【读书】当你离去,连风都是你的气息

2017.10.25 最近读完了《纯真博物馆》,陆陆续续读了好长时间,读完满腔难泄的情绪,既震撼又悲恸,下笔时却觉得不知道该如何写,聊写一些以记录。


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

我终于看完了《纯真博物馆》。

开篇第一章,男主人公凯末尔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我心中一沉,呀,开头就预示了这个故事会在黑暗中悲戚收场吗?随后,又出现了一只丢失的耳坠,一切是否正暗示了这是一个残缺的爱情故事呢?

《纯真博物馆》的故事很简单,时间跨度却很长,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时间、占有、欲望和物件的爱情故事。大篇幅的心理及生理描写,让凯末尔对芙颂近乎畸形的爱意几乎溢出书本。当情感由物件寄托,又经由时间发酵,真切到让人唏嘘。

读这本书是格外费劲的,2017年年初读到现在,倒不是这故事有多深奥有多难解,而是太过充沛的情感在阅读后翻涌,甚至让你不敢一下子翻阅太多……读这本书,于我内心称得上震惊,虽然作者的语言是如此娓娓道来,口吻平易且和缓,并且整本书的描写,从风景到人到物,都温柔的不像话。然后这文字的温柔恰是最有力的冲击,直抵人心,隐隐之中让这个爱情故事更显激烈。凯末尔怎会如此爱芙颂!以至于到最后我也无法原谅他阻挡了芙颂的梦想,导致了伊人的香消玉殒。无论是否爱过,读这本书都能真切感受到痛失所爱的苦闷。

不少人评论这本书时,常质疑凯末尔对芙颂的爱是否只是病态的迷恋,不可否认,这个爱里包含了太多占有,但如果你曾经无比沉浸在迷恋一个人的感情中,你会懂得凯末尔。爱似捕风,发生于刻意为之的偶然,凯末尔迷茫而无助地追逐着芙颂这阵风,终因自己的执念,“杀”死了芙颂。

汽车行驶在伊斯坦布尔,一场情欲沉迷的故事展开了。

一个爱情故事,却又远远不止是个爱情故事……

最初会读《纯真博物馆》,完全是因为帕慕克的另外一本书《我脑海里的怪东西》,在那本书里,他通过众人视角描绘了1969—2012年间伊斯坦布尔生活的画卷,因为对这个时代背景的不了解,书读了好久,勉强看了一半,最终被我收回书橱。心里还执拗地一定要啃下一本他的书来!直到遇到了《纯真博物馆》。

《纯真博物馆》一书中对当时伊斯坦布尔城市生活也有着诸多描写,可以说,它既是一个依托于现实的爱情故事,也是大背景下的时代缩影。帕慕克以“爱情”为切入点为我们描写了当时伊斯坦布尔的资产阶级的生活,全文也藏匿着帕慕克对土耳其状况的深入思索。

或许是有爱情为诱饵,《纯真博物馆》读起来似乎容易的多,这段爱情以悲剧告终,时代难辞其咎,但谁又能责怪那个时代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可以帮大家写名字哦。喜欢的关注我 留言或评论想写的字。就可以了
    拓十三阅读 1,579评论 0 1
  • 中午吃饭的时候总是不争气地偷瞄旁边同事的饭盒,蒜薹炒肉、鸡蛋卷、南瓜。都是再常见不过的食材,却十分好看。肉炒得红亮...
    宝木大仙阅读 1,566评论 0 0
  • 由于昨天晚睡起晚了。娃昨晚翻身脸撞到床头柜了,可能吓到了,夜醒了两次。我用小抱枕给他挡住柜子,早上他醒了发现小抱枕...
    河畔有风阅读 2,6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