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星球上线仅一个月,得到了400+用户的认可,这是我们从提出想法到上线最快的一次。(很多想法都死在了上线路上)
共学星球是我们团队上月底上线的一款轻型社群学习产品,基于知识星球平台构建,共学星球的产品理念是「分享即学习」,我们为其提供了基础的互动设施,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互动,目前的用户行为路径并不完整。
这第一篇创业日记,我想写一写我们团队的工作方式,以及为什么你会看到一个用户路径并不完整的产品。
敏捷开发
在慢学校团队工作,我们强调的一个工作文化是快速行动、快速验证,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不是上帝,没有办法圣手一挥,完美的产品就诞生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如果你负责一个项目,如果你有了初步的想法,就可以马上抛出来和大家讨论,在讨论中完善,而不是你一个人苦想了好几天,写出一个方案,然后发现方向完全错了。
类似地,做产品也是如此。在软件开发领域,早期很流行的软件开发策略是瀑布式开发,这是一种严格遵循预先计划的需求、分析等步骤,按顺序进行的开发方式,在后期这样的开发方式有许多诟病,最大的风险是团队花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做出来的产品,没有人使用,也没有人能明白该怎么使用它,因为太复杂了。
这种开发方式背后的假设是,我们知道一切,我们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但事实不是这样。还好,一些人类擅长反思,喜欢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工程师们,总结出了一套更加有效的开发策略,称之为敏捷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敏捷开发是一种快速开发MVP(最小可行产品),快速上线测试、验证想法的开发策略,在这套开发策略下,开发计划和用户反馈紧密联系,帮助开发团队快速开发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也因此,这种策略是现在最为流行的软件开发策略。
(关于敏捷开发,我们并没有研究的很透彻,也不是专家,如果理解有误,欢迎指出。)
它背后的假设是:我不知道大多数用户真正想要什么,这让开发团队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去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符合我们的理念,我们不是上帝,因此我们团队借鉴了许多敏捷开发的团队协作策略,例如站立会议、面对面沟通、工作内容可见等等,也因此,你会看到现在这个并不完善的产品—共学星球。
我们不知道未来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就好像小说家创作故事时,也只是有个故事梗概,细节是在推敲中慢慢清晰。或者用介绍敏捷开发时最爱举的一个例子,一张图你就能明白:
汽车(最终产品)不是先造完四个汽车轮子,然后造离合器、发动机,最后拼装而成,它一定是从滑板、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这样进化而成。还是那句话,我们不是上帝,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最能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
既然产品是如此进化,那么用户呢?产品如此不稳定,会给用户带来什么困扰?在《创新的扩散》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创新扩散时间分布图,如下:
早期采用产品的用户一定是小部分人群,大多数人都是在产品逐渐成熟后,才慢慢加入进来,或者说创新扩散到大众群体中需要时间。用户也没有义务去面对一个并不完善的产品,所以早期用户都是创业团队十分感谢的人,感谢他们愿意和自己一起,实现自己对产品的想法。
同时,也会感到抱歉,没有人应该为自己的错误和缓慢买单,创业的速度、产品更新的速度、用户服务的速度一定要快。相信你也听过不少创业故事,例如早期华为产品做的不好时,他们为早期用户提供的后期服务——只要你手机坏了,马上上门维修——会很好,这也帮助他们留住了大部分早期使用者。
创业九死一生,不仅要考虑产品、用户,还要考虑市场、团队等等,一个方面考虑不到位,产品就死了,但是只要还有人,就还有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产品人就还会站起来解决问题。
分享即学习
说回到用户,共学星球目前的情况如何?我们为什么要做共学星球?
前天我写了篇文章,为什么很多干货有用,但是无效?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终于梳理清楚了慢学校和共学星球在为用户提供什么,为什么重要。
我在文章中提到,过去的传统学习课堂、现在的线上课程、大牛分享的干货,都很好,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学习的一个原理,学习不只是获取。学习不只是你讲解清楚,学习者理解就够了,学习是认知的改变,是行为的改变,而改变如果只是靠自己是很困难的,大多数人都不是极客,且想想阶层跃迁为什么那么难,为什么线上课程打开率低,就理解了。
我认为如果要做教育,就必须考虑到用户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其不仅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受自己的内在的信念影响,成年人的改变和成长尤为困难一些,我们带着自己已有的认知理解世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的知识你以为你讲明白了,但每个学习者的理解不尽相同,能不能正确地用、坚持的用就更不好说,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知识付费产品很火,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抱怨声音,它们没有帮助用户真正的解决问题,虽然我们得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得为自己负责。
但从这个角度来看,结伴同行的重要性就突然出来了,为什么原始人可以打败猛兽?因为人类是擅长协作的动物,我们不需要成为全能型人才。有段时间我很纠结,其实就是这两天,我意识到我的成长不是靠自己琢磨出来的,我自学7年,最后陷在自学的死胡同里,反而过去一年,在对话中、和人互动中的成长和收获最大。
我其实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但是我意识到我不是天才,我无法仅靠自己顿悟,我需要和群体对话,在群体中获得反馈,进而获得启发和进步。这给了我很强的动力参与到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当中,我期望能和更多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一起,通过互动、对话,共同成长。
回到共学星球,共学星球不像慢学校那样讲究知识体系、共创(这个门槛很高),前面也提到共学星球是一个轻型的社群学习产品,我们提倡分享即学习,通过分享获得启发、洞见,让人与人之间产生链接和对话。
当然,产品要提供脚手架,这也共学星球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感谢前期参与的用户愿意和我们一起前行。
今天的创业日记先写到这里,未来我还会不断更新我对产品的理解和思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