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虽然自幼父亲便不喜我读课外书,但无奈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终究长久不了。我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在跟一位哲人对话。
其实这并不是夸张,读书带给我们的,远远大于读书这件事的本身。
很多人说,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洗衣煮饭,何苦折腾?
可是我想说,这是我喜欢的事情。
如果硬要我再说些什么,我想,我们所有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02-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吃过很多食物,显然现在已经记不得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们的骨头和肉。
而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你一定要好好读,但千万别急着博览群书,妄想一蹴而就。
任何事物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一味地追求量的狂增,而忽视的质的积累,那必然功亏一篑,收获甚微。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失去了阅读原本的意义。
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03-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之声,未见过太多生灵,未拥抱滚烫赤诚,但书本给了我这些智慧与情感。
可以说,我所有的善念、执着、情怀,皆因我好读书,我所有的怯懦、暴躁、慵懒皆因我没有好好读书。
每当深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读书,深深地负罪感便打击的自己鄙陋不堪,每说一句话,仿佛都在暴露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读书,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
读书,不仅仅等于上学,也不只是青葱的学生时代该做的事,而应该是一辈子的坚持。
-04-
“今天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一个不读书的人,就相当于主动关上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大门,成为拒绝思考、被动接受的人。
虽然一天两天不读书,也许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变化,但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不读书,这个人的气质、谈吐、思想观念,都会逐渐地暴露出灵魂的匮乏与腐朽,形成一时间不可逾越的沟壑,甚至断送一段美好前程。
这不是说书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是一种自我的修炼。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从中修炼自己的心境,丰富自己的见识。
这样的生活才更显厚重,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