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对于我,除了心灵和人性的回归感,更多的却是,它将我带回童年的阳光里去。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玄,故远近有了小小的差异,小溪约宽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边城》创作于一九三零年,正处于中国最黑暗的军阀混乱时期,沈从文正是借《边城》来寄寓对社会动荡的厌恶,书中的世界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吧!
茶峒、小溪、溪边的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位老艄(shao)公、一个小女孩、一条黄狗、夕阳西沉的小船收渡。这样的生活无形中组成了一幅画,凝结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边城》里看到的人淳朴、勤俭、友善、和平,在这里没有军阀混乱时的阶级对立与斗争。
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溪边白色小塔这一形象。白塔,屹立不倒,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翠翠一家。眼看着翠翠一天天长大,看着老艄公一天天老去,翠翠心里那些不敢公开的想法都说给了白塔听。但白塔永远保持沉默,甚至还有一点冷漠。知道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白塔倒了,爷爷也在寂静中离去,就只剩下翠翠一人孤自去摆渡。
翠翠是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的化身。在一次端午赛龙舟的盛会上与二老傩送不期而遇,情窦(dou)初开的小女孩在她心里已撩起了一丝情愫。后来正直保守的天保与生龙活虎的傩送同时喜欢上了摆渡船的翠翠。两人应该就是情敌吧!但都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很公平地,天保走车路,傩送走马路,唱的翠翠在梦中飞到对面的山顶上抓了虎耳草。天保似乎预料到自己的结果,亦然选择下江离去,免得二佬为难。但不幸溺死于湍流的涡流之中。由于天保之死,似乎也动摇了傩送不要碾(nian)坊要渡船的决心,也选择去独闯天下,至留下翠翠一人在溪边摆渡。也许早就注定了翠翠与她母亲同样的悲剧――永远的等待下去。但沈从文先生在最后又说: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翠翠这个人物增添了一些哀怨。
也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边城,只是沈从文心中的边城那么遥远,在那呼唤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