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爱人和孩子认真的看娱乐节目,我又动了肝火。我理所当然的认为,说好的要早睡,不影响第二天上学,为什么说到不能做到?
后来,爱人陪儿子睡觉时,我听到儿子痛哭了一会儿,爱人问为什么哭,儿子说太累了。本来生病未痊愈,我和爱人怕他功课落下,下午爱人不知道补了哪些功课,我晚上又给他补了数学和英语。
早上起来后,我脑海中冒出一些家族人身上的思维,我认为都是穷人思维。
一、外婆的唠叨
外婆很爱唠叨,这点是母亲告诉我。虽然从小我是被外婆带大的,但是我一直纳闷的是我并不像其他人一样,被哪个老人带大就和老人特别有感情。我却更多的有着冷血的感觉。反之,姑姑带我远没有外婆多,但是我对姑姑的感情仅次于父母,甚至在有些方面会超过父母。
我想了想,外婆除了要照顾好几个小孩子之外,她的强制、唠叨也可能是让我没办法和她亲近的原因。
外婆年轻时,曾经是国民党的外公因为政治原因在外颠沛流离,外婆一个人在家拉扯5个孩子。外婆所受的非议和艰辛不是我现在能想像得到的,所以抱怨、唠叨和吐槽在所难免。
生存下来尚且不易,谈何生活智慧。
二、母亲的抱怨
母亲一边在抱怨着外婆,一边完美的继承了外婆的所有,包括抱怨。我活了这么久,最近几年才发现,母亲用放大镜放大父亲所有的缺点(曾经酗酒、抽烟,现已戒;脾气暴躁。没了。屈指可数)。但是父亲的酗酒被母亲当成天大的事抱怨了一辈子。现在不喝酒了,就一个脾气不好,母亲几乎每次见面都要吐槽。
我是没见过母亲夸过父亲的。所以,我很多年都不知道或者看不到父亲的优点。
事实上呢?中学同学会相聚,见面后很多同学问的是“梅老师现在怎么样?”我当时很诧异,现在想想也没什么,父亲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演讲和写作能力之高名扬当时的整个乡,而我无论在哪里上学,身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标签:梅老师的女儿。结果我从未认真察觉,更别说以此为荣,让自己像父亲一样优秀。
其次呢,父亲在两家叔叔面前,可谓是家长级的地位。他说一,没人敢说二。父亲永远想着如何对他们好,怎么能像父亲一样去照顾他们。真正做到了一位称职的大哥。
一个爱八卦的邻居也这样评价父亲:哪里都好,就是爱喝酒。
我甚至偷偷发现过父亲的魅力。三年前,父亲都快退休了。有一次,我回老家,父亲在家门口扫地,一个和父亲年纪相仿的邻家妇人带着孙子来到我家门口,停下来,和我聊天,问我平常看什么书,让我推荐给她,聊天的过程中,我敏感的发现,她的眼神一直在飘向父亲,原谅我洞察力太强,我在她看向父亲的眼神中看到了仰慕。
父亲是个非常自律的人。我想并非一个女人对他如此仰慕。但是,他洁身自好。对于相互喜欢的女人也不过是彼此远远守侯,尽可能不打扰,对于喜欢他的,我想他更多是假装不知道吧。世上这样的男人再多几个,我想可以拯救不少婚姻。
三、公婆的抱怨
和公婆聊天,他们会从远到近把身边所有的人抱怨一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一年多时间,确实我也不会如何更好的和他们相处,但是没有发生过任何正面争吵。我自己更多的是闷着,最终把自己闷出肺炎。
但是自从他们来郑州,爱人就选择逃离。平均两周回一次家,做两件事:买一堆好吃的给老人(说真的,他从未这样对待过我),用半天时间听婆婆抱怨我。
我见识过他们对待女婿的态度。姑姐小夫妻俩吵架了,姑姐可能只是对着自己父母吐槽一下,没想到他们把亲家专门叫过来,狠狠的指责人家。我是亲耳听他们的当面指责。听得我心惊胆颤,长了见识。无论我的外婆还是我的亲妈,抱怨都是只对自己的亲人,对外人都是相当客气、礼貌,从不伤大雅。而那次他们的正面交锋让我彻底惊呆了。
我还算幸运的,因为我有一个非常高情商的父亲,从还没结婚到刚结婚,我父亲就经常找机会约公婆吃饭,我现在明白过来,那不是简单的吃饭过程,那就是个洗脑过程,父亲每次吃饭都会说“我家女儿从小娇生惯养,脾气不好,但是人心好,你们以后多担待。”当时我还纳闷,我哪有娇生惯养。现在终于知道了父亲的智慧 。父亲的言外之意就是我的女儿我是捧到手里当宝的,你们也不要招惹她,她脾气不好,我都是惯着的,你们更不能怎么样她。
所以,我幸运的在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像姐夫一样被他们当面指责。所以,我要庆幸背后遭抱怨已经是很荣幸的事了。
而我们一个同事,她有次讲述她和爱人吵架,本来就是两个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了争执,结果升级到公婆加入,还打电话让她父亲过来,更让人吐血的是他父亲来了之后,竟然当众给了自己亲闺女一巴掌。我当时听得一肚子气。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呢。
我想换作父亲,他过来不是给我爱人一巴掌就是给我公公一巴掌吧。标准的护短。
跑题了。有点乱。
其实总结一下吧,就是我外婆、我妈、我公婆都是标准的穷人思维,爱抱怨、爱吐槽、别人都是错的,就他们对。
而我外公和父亲,却有着优秀的品质,除了自身的优秀特质之外,他们不会去干扰别人,外公当过国民党,在他18岁的时候,上海一个家境殷实的长辈要带他去上海发展,那个长辈在上海做警长,娶的是茶商的女儿。面对这样背景的长辈,外公想的不是如何投靠这棵大树,而是思考自己能不能做好,最终他选择了放弃,他担心自己没能力去混好上海滩。
而最终去做了国民党。并且一路升职到副营长的职位,外公一个字都不识,但是做连长的时候,他可以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记住全连战士的名字,第二天早上背诵点名。我实在想不出来他是怎么记的。
外公很少说话,从不为自己解释。和所有战后活下来的国民党战士一样,不解释,不辩白。这种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的话少最大的不好就是我们晚辈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经发生过了什么让我们目瞪口呆的事。
而外公的去世都不愿望麻烦别人。还在摘棉花,就坐在那里去世了。有人猜测他是在听张学良的评书,太激动了,因为他跟随过张学良。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我有必要过年的时候去大姨家一次,和大姨和姨父一起聊聊外公。连母亲对外公的故事都知之甚少。如果再不和大姨和姨父聊,恐怕我都没机会更好的了解外公了。
还要再做另一件事:记录别人的优点,自己爱人的、孩子的、同事的(特别是不喜欢的同事的),让自己学会去放大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直盯着别人的缺点去看。
在家没时间,就在公司记。用个小本本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