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待生命是感性的,她看生命的角度是三百六十度,她能体会到自己的,也在乎着别人的。她和我一样,敏感的神经跳跃在生命的细节上,一粒灰尘,一丝皱纹,都可以书写,都拿捏在心头。有人说她的生命是寂寞的,所以她喜欢回忆,喜欢以孩童的视角写作,是的,她喜欢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还原本质,而高端的作家们却认为,写作就像画画一样,一定要有夸张,要有特点,不然画出一幅真山真水,还不如去到真山真水里。有的作家喜欢玩文字游戏,注重文字技巧,什么写实的,没有高深莫测的行文水平的,都不把它当回事。但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不就是要用文字还原现实,让百姓听得懂吗。她的时代,她的青春决定着她文字的走向,这个方向也是对的,影响不凡。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美人,知己,一个伟大的女性作家——萧红。
萧红,学名张廼莹,生于哈尔滨美丽的呼兰河畔,被誉为“三十年代文学洛神”。民国时候的女性大多带有些许封建色彩,即使是出国留学过的女性作家们,写出的作品多少还是有些拘谨感,或者说她的写作与当时的女性作家的不同点在于,她写作时不光站在女性视角,还站在男性视角,她的作品就不像一个柔弱女子的悲鸣,而是像一个锵镪的男子,心里怀着对世界的悲悯,内心的细腻和憧憬毫不掩饰,赤裸裸的剖析着笔下的人物们。她的黄金时代,也是笔下人物的黄金时代。
她的观察力是非比寻常的,在其他作家的书里,我所能读到的很多事物都是作者自己的体会,我会想象身处那个场景,以他的角度去思考。而萧红的作品里的很多描写都是我所经历过的,我很多次都琢磨过应该怎么把它们写下来,直到看了萧红的笔法,我才知道她是个天生的作家。在《朦胧的期待》中,她描写的李妈是一个农村来的保姆,二十五岁了,可是她生命里的两个男人都说等当兵回来会娶她,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萧红所描绘的李妈对伤兵医院的“头低下去,用眼角看”,用自己的钱去给金立之买烟,人却走了,烟没送成,李妈的心情由这样一段构成“坐在她的床头上,她觉得虫子今夜都没有叫过,空的,什么都是不着边际的,电灯是无缘无故的悬着,床铺是无缘无故的放着,窗子和门也是无缘无故的设着……”好一个“无缘无故”,将李妈的失望完全写进了书里,看到了读者心里,读到这我是大为震惊的,她的写作真的像她自己就经历着那件事情一样,是用真感情写的。
钱钟书说,“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文如其人”是的,萧红的本性就是怀有悲悯之情,是深如渊的爱国之情。在一九三零年代,国家正面临灾难,许多爱国作家纷纷写了很多慷慨激昂的爱国文字,对着国家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只有萧红是安静的,她的作品不是满腔热血,不是大雅之作,却是真实的记录了那个时候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她在为她们说话,是的,那时候的无产阶级大多是不识文学的农民,她们的生活,她们所受的苦难,有一个作家看到了,她不仅写出来了,把下层人民的挣扎,血淋淋的生活写出来了,还让现在的我们看到了在全国知识分子都激烈抗日的时候,底层人民是怎样做的,或许他们愚昧,贫穷,无知,但是他们的爱国方式就是以顽强的生命力活下去,告诉世界的人们,即使战到来,我们也能顽强的生活。封建社会的影响力也是持久的,当然,萧红的作品里对这个的剖析也是深入骨髓的。
那么这个生命早早陨落的女作家,到底在自己的青春里经历了什么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