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个公众号看到作者推荐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书《为何家会伤人》。觉得听书的名字应该是本易读的书,也是本有用的书。经过在当当阅读了一小章节之后,就买了纸书,准备买来好好读读。刚看完第一章。深有感触,想要表达些什么。所以,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第一章主要讲的就是一个核心观点:在家庭生活中,最核心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搞好了,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都会和谐起来。
文中从几个观点来论证【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1
首先,我们的恋爱关系都是亲子关系的复制。恋爱其实是一种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时的错误,其表现就是,恋人多数时候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的样子或者性格。现实父母或多或少让我们感到不满,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原型。它是我们选择恋人的基石。
恋爱,其实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粘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伴侣也是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并且,我们深深懂得,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亲密无间的相处下去。
恋爱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复制,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通过恋爱获得幸福。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恋爱去修复童年的创伤。所以,我们才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
我们心中都埋藏着一个梦想:重复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
2
缘分等于一见钟情。我们的人格在无岁前就基本塑造成型。不止人格,我们的情感基础也常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我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将爸爸妈妈当做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如果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很少,我们一样也容易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只是情形更加复杂。
一见钟情是可靠的,但一见钟情又是不可靠的。
之所以说是可靠的,是因为我们容易执着于源自父母的恋人原型。我们拿着这个模子到处去套,套中了一名异性。就一见钟情了。但对方和你的过去经常不大一样,你以为他是你的恋人原型,但这不过是自己潜意识中对父母的执着而已。
之所以说可靠。是因为我们的确难以摆脱过去,源自父母的恋人原型在我们潜意识中深深扎下了根。
但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做一个好恋人,也要去找一个好恋人。
3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
亲人之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是抨击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的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觉是核心。
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唯一的理解途径。
4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爱与分离始终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满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和孩子黏在一起。而是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自主的生活。
家庭中第一位的不是亲子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并且拥有控制权,那么这个家庭便会稳如磐石。反之,则会出现常见的两个问题;
一、糟糕的婆媳关系
二、严重的恋子情节
要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女儿,就要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人;
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说,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人;
这才是健康家庭之道,夫妻关系是家中的NO.1,这才是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