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那些悼念亡妻的悲诗

印象中最早接触到悼念亡妻的诗,应该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那时年纪尚小,应该是读初中吧,自然还不懂得夫妻之间的那种感情,只是觉得“小轩窗,正梳妆”的画面感十足,这样思念一个人,真的是用情至深,尤其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给人以一种时间的跨度,让人心里莫名地寂寥和伤感。当然,当年背诵这首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押韵好,朗朗上口,方便在同学面前卖弄,实在是歪曲了这首词伤感的本意。

再接触这类诗就是元稹悼念亡妻的诗了。真的不能理解元稹这个矛盾体——说他是渣男一点也不过分,却写出了几乎是最深情的诗作;说他用情至深吧,却留恋数个女子之间,而且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那种浪荡。

不管人品如何,元稹悼念亡妻诗作的优秀是世人所公认的。比如他的《遣悲怀三首》其二中的“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皆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最后两句已成千古名句,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道尽生活的真相,引起历代人们的共鸣。其三中的“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最让人动容,也最让人喜欢——只有整夜不眠睁眼看着你,来弥补你和我在一起时过得那些让你眉头都舒展不开的苦日子。这是何等的思念啊!这又是怎样的深情呵!

再下来就是西晋潘安的悼妻诗。因为说到这类题材,都溯源到潘安。他是较早写悼念亡诗、且写的较好、影响较大的人。潘安是美男子,也是痴情人,他的《悼亡诗》全文很长,回忆各种细节以及难言的感受,其中有“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的句子,写出了亡妻人的心声,似乎房子里还有妻子生活的各种痕迹和影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几乎与自己形影不离的人,突然就永生不能再见了,令人忍不住为之嚎啕一哭!

近日看韦应物的《送终》,才知悲伤总是那么让人撕心裂肺。诗中写道:“……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一辈子我们都在这里住着,突然就变成一个存一个亡了……孩子们知道失去了妈妈,拉着我的衣服大声号哭……孩子的无助和父亲的凄惶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顿洒同情之泪!

人到中年,遭遇老一辈人去世的概率自然增大,近些年我已参加了数次葬礼。某年某月某日,我也写了一段纪念某位亲人的词,现找出来抄录如下:

岁在己亥,时维四月;

乍闻噩耗,星夜奔赴。

一条长巷,孝子两行;

鼓乐呜咽,哀声裂肺。

送彼幽冥,天人永隔;

烈日当空,泪落黄土。

生来一笑,归去一哭;

哭笑之间,遍历荣枯。

还后缀了一首打油诗曰:

一曲哀乐出长巷,两行孝子哭断肠。

离别方知相聚短,哪堪幽冥路更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