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麦尔的《东北游记》书写了自己在东北的游历见闻,但讲得更多的却是东北自17世纪以来的历史。
作者提到的很多地方,沈阳、哈尔滨、满洲里,都是我曾路过的地方。但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只记得冬天的冰雪大世界特别冷,零下30多度;只记得东北的饺子馆很多,每一家味道都很赞;还有猪肉炖粉条锅包肉等,想起来就馋涎欲滴。
迈克尔•麦尔因娶了一位东北姑娘,自愿来到荒地村做留守女婿,开始了他的东北生涯。
《东北游记》的开端,就是冬至时节的荒地村,作者按时间顺序从“冬至”写到“惊蛰”、“谷雨”、“夏至”、“大暑”等,“以“大雪”结束。
当他惊讶于乡村的风景很美时,他的妻子说:真正住在乡下,可就看不到这些了。你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的家,自己的村。看着这些,你绝对不会想,啊,真美。是的,只有偶尔造访的人,才会觉得乡村多么浪漫。身在其中的时候,只会被现实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没有心思看风景的。
在东北,他也会被问到很多常规问题。回答次数多了,他就想给自己做个卡片,把问题答案写在卡片上:我是美国人。我来中国很长时间了。我是鼠年生的。身高一米八六。我没工资。我是个作家,在中学志愿当老师。中文不难。比英语容易。是的,我会用筷子。我们在美国也吃中餐。不过一般都很贵,加很多橙汁。
讲到乡村的变化,作者写到东福米业收购、租赁农民的土地,农民可以搬入企业造的公寓楼。企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有机农业生产,村民可以去工厂工作。
但村里的“保守派”-老党员三姨,不愿意卖掉自己的院子,搬入“安居房”,她质问:“怎么就能知道一个地方已经发展得正好了呢?”这让麦尔惊叹,他过去采访过那么多居民、官员、城市规划师,没有一个人这样问过他。
关于历史,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讲的一个故事:1908年,慈禧太后弥留之际,指了名叫溥仪的两岁小孩做皇帝。登基时,孩子坐不住,不停地哭闹。带他登基的父亲安慰道:“别哭,快完了,快完了。”结果,一语成谶,四年后,越来越腐败的清朝终于分崩离析,溥仪成了中国的末代皇帝。
很喜欢看反映底层变迁的书籍,因为底层人的生活映射了一个国家的水平。只有底层的人都生活得好了,这个国家才会真正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