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经常是下属兴致勃勃地报告完一个方案,却被老板骂的狗血淋头、一无是处。很多人一边懵逼一边吐槽:我的老板是变态。
为什么老板的心思这么难猜,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是沟通的问题。
老板布置工作:明天晚上约张三李四王五到我这里来吃个饭……再加上小六……王五算了吧,他可能还在出差……吃火锅吧,海鲜火锅……到了先喝会儿茶……你问问王五回来了吗……晚上喝红酒吧……叫上***公司的王总,看他还带不带人……
这段话,老板其实是边想边说的,作为下属,我们该怎么办呢?第一,尽快确认王五出差回来没有,第二,尽快确认**公司的王总时间是否允许,是不是带人参加。第三,尽快确认张三李四有没有时间。第四,尽快确认酒店的海鲜火锅和茶室是否有空余。然后赶紧通知客人吗?
不是的!
然后要做的,就是汇报老板:报告老板,您晚上安排的宴请,经确认一共7位参加:张三李四王五小六和某某公司的王总,以及王总要带的一个朋友李总。拟定晚上18:30到***酒店**包厢用海鲜火锅,备了4瓶您上次觉得还不错的**品牌红酒,也多备了2瓶白酒,茶和茶艺师也都安排好了,您看妥否,没问题我就通知客人了。把老板刚才的一段话再复述一遍,跟领导确认,得到肯定答复后,再去办。
人与人的语言沟通,经常是这样一个了流程:我想的是A,我以为我说的是A,我实际说的是B,你听到的是C,你理解的是D,信息传递过程中,经常会有偏差,所以,当听到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好的习惯是立即复述一遍,再次确认,是避免这种理解沟通偏差的最好手段。
二是站位的问题。
有一个故事,老板安排甲去农贸市场问问土豆价格,甲很快跑回来说,报告老板,土豆3块5一斤。老板问,那胡萝卜呢、西红柿呢?答:不知道。这个人肯定避免不了要挨骂。
在接到一个指令的时候,把自己代入老板的立场深入想一想,他问土豆的价格到底要干什么。是中午邀请人吃饭吗?那问问土豆,再问问番茄,再问问牛肉价格;是要开发一个土豆产品吗?那还得找一找土豆的供应渠道,了解一下土豆产品的行情;是要了解物价变动吗?那干脆把今年以来本市的月度物价指数打印给他……
你只有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站位,才能真的了解老板需求,从而解决真正的问题。
三是格局的问题。
一盘棋,低手看到的是一个个棋子,高手看到的是整个格局。
老板说,你帮我写一篇工作总结吧,总结一下公司的年度经营。然后,你赶紧联系研发、销售、行政各个口,把今年发生的大事和数据串一串,再写点假大空的口号,一篇慷慨激昂的报告成了。
你以为事情都讲清楚了,但为什么会挨骂呢?因为没有格局。
就像下棋一样,你只看到了研发了ABC三款产品,销售用了1、2、3、4种措施,行政今年会见了甲乙丙丁四个贵宾。但整盘棋的格局——今年公司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研发的方向是什么、营销的方向是什么,明年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等等没讲清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再比如,老板问,为什么销量会下降。一般格局的回答是:因为市场竞争太激烈;格局在高一点,会说: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不足、价格高、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投入不足;格局再高的人呢,会说,第一,我们的外观不符合当前的设计语言,当前的流行设计语言是什么,我们是什么;二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我们定的是营销额的百分比作为研发投入,行业一般是多少,对于我们这种追赶型企业来说,多少比较合适;三是营销渠道问题,我们还是工业化时代的思维,不能适应现在的互联网思维下的大营销,我认为我们的改进措施如下……
努力站到老板站的那个格局和高度,如果达不到,起码也不要差的太远,你就能知道他需要什么答案。这就需要下属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被老板骂,在我看来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不知道老板说了什么;二是不知道老板要什么;三是会从老板站在那个高度,看到了什么。
以上三个问题都解决了,不仅能避免挨骂,还能变成到哪里都受欢迎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