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们把家从一个城镇搬到了另一个城镇。想当然,家里的地不方便耕种,只能出租。其中有关租的一系列事情都有婆婆处理,我不参与,只是知道大概。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婆婆在去年的一场车祸中去世了。如此,家里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我身上。
我不知道每年婆婆具体哪个时间回去,约摸就是秋季之后。秋季是丰收的季节,百姓手里的钱也宽容些。如此,我想等着,年底给我就行。老百姓的默契就是平日里可以欠账,没有特殊情况年底是必须结清的。从另一种层面上讲,默契是约定成俗的一种信任。
我家的其中一块地租给了婆婆的一个好朋友,我叫她婶婶。那些在老家的日子,我们也只是碰面打个招呼。我们搬到这个镇以后的这些年,基本不打招呼。两个周以前,她委托老公的表姐(她在我们镇上住),让我回家拿钱。忙忙碌碌中,我竟然忘记了。她又再次委托,于是我早早回了老家。
通过表姐的帮忙,辗转中来到了她家的那条街。远远地,便看到她骑着三轮电动车。若是只看轮廓,跟婆婆有八分相似。
“啊呀!我以为你表姐没有给你捎信呢!”打了招呼后,她感叹,“你不知道钱放在我手里,没有给你,心里有多着急啊!”
愧疚一下子占据了我的心。她说话的语调还有词语妥妥就是另外一个婆婆。我连连说对不起。
“没什么啦!”她笑眯眯说,“你来了就好了!给你!快点一点!”她从口袋里掏出钞票往我手里一塞,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嘱咐我。
“不用点!我相信你!”我说。凭着她和婆婆的关系,我还能不信吗?
她虎住脸,严肃地说,“那不行!亲兄弟还明着算账呢!钱的事情不能含糊!快点!”她再次催促我。
我只好清点。当然没有错。
“啊!我给你说说,你们的地我不租了。不过,我把地转租给了另外一家!”见我清点完毕,她给我报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你记着就行!虽然我转租给别人了,你明年还是到我这里拿钱。八九月份给我打电话就行。你婆婆和我志气想好,没想到这么突然就走了……”
我感动的情绪还没有消退,就看到她瞬间满是泪水的双眼。心中酸疼!曾经,婆婆总是在我眼前提及她的事情。闲暇时,她们一起打牌聊天。农忙时,她们互相帮忙。而今……世事无常。
受不了如此场面,我赶紧转移话题,说多谢她的帮忙,有空我请她吃饭。她这才收回眼泪,开始了别的话题。
为婆婆曾经有一位这样的“闺蜜”而骄傲,现在还想念她。为婆婆有一位这样的“闺蜜”而感恩,不求回报帮助我。为婆婆有这样一位“闺蜜”而感到温暖,她之言语,润我心扉。
这样的情谊用“雪中送炭”也不为过。感恩这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