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大概是在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常跟我感概一件事:我如果用我爱娘家人的态度来爱你爸你夏家这边的人,不知道要让多少夏家的人感动!不知道要换多少真心回来!
她说这种感概很深的话的时候,我已经听得懂了,因为我也嫁人了。我也有了娘家婆家两个家的概念,并且,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从小到大,我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我是个长记心的人,岁月叫我懂得如何去分辨,也叫我懂得如何去分别对待。中国人的亲情观念,叫人印象最深的是如何在姻亲关系中把握谁最亲,对谁最好,心里最舍不得谁。小时候我就有感觉,外婆那头的亲戚很亲很亲,妈妈最舍不得舅舅,我们过年过节都是往外婆家走。至于爷爷这边,奶奶死得早,爸爸和伯伯们不怎么往来,甚至妈妈和伯娘之间还有过节,哪里谈得上什么亲情……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我成家后的某些日子,终于,我有了新的认识。
外婆是我最亲的人。我从来没怀疑过,外婆爱我会弱如舅舅的孩子们。可是有一天我出远门了,我打电话给我亲爱的日夜在心里牵挂着外婆的时候,外婆居然听不出我的声音,聊了半天还是把我当成舅舅最小的女儿就是我的表妹外婆的小孙女三妹……当时我心很痛,很难过,过了很久才告诉妈妈。也过了很久很久都不再想打电话给外婆,直到她前年去世……她不是最爱我吗?她总是叫我娇伢子娇伢子,夏天为我摇浦扇,冬天给我烤红薯。因为离舅舅家近,我常常赖到外婆床上睡觉,童年时光所有的记忆都是外婆啊!外婆,真的很亲!可是,是什么时候起她只记得舅舅家的孩子了?到底是什么时候起,她就是只觉得舅舅的孩子才是她牵挂的孙呢?或者在她的骨子里早就有这个区分了,可是我怎么到后来才知道呢?
事情一件一件地开始来启示我了。
嫁给我老公的时候,我老师调侃我说,小夏,东挑西挑的,还真是嫁给了一个大户人家啊!老师口中的大户人家还真是大户——我老公家中兄弟姐妹九个!八个兄弟!一个姐妹在中间排行第五!我家老公排第七!公公经常得意地给人说,哈!我家就是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不忍要反驳他,喂,老爹,不是八仙,是九仙好不好?他怎么说——女儿哪里算!别人家的人!这么多儿子,一个女儿,他还是没把女儿放在眼里!最主要的是,他如数家珍似的在算家里多少孙子的时候,活生生硬是没把姐姐的两个可爱的孩子算在里面!我终于明白了,外婆为什么最后记得的还是她的孙!骨子里的事啊!
也许,最深切的感受应该来自我的亲生父母!向来说儿子女儿一样重要的父母终于让我知道了,儿子有多重要,女儿有多重要!远离老家我和我弟同在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我的父母,从来不会和我住在一块。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爸爸总是很郑重其事地吩咐我们一家去弟弟那边过年,生怕我接他们一家来我家过年。这个冥冥之中的先后秩序所有中国人都看得懂!儿子优先!儿子为大啊!最关键的是,爸妈维护我弟的利益的时候的那种态度,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是个外人,我不再姓夏,我姓邹,随我老公的姓了。尤其是生意场上若我和我弟利益起冲突的时候,对不起,父母首先站出来,对我左劝右劝,话里话外全是维护的儿子!而且他们越解释我就知道他们越见外!彻头彻尾地我已成了外人!好吧……我怎么能不理解!我和我老公吵架的时候,我公公明着说他儿子暗地里却疼着他!那年我不懂事和老公的姐姐吵起来,公公却极力维护我!从根本上向我启示,儿女在父母心中的先后秩序!我理解!我懂!我认了!
做女儿做了二十七年,做人家媳妇做了十五年了,还要继续做下去。如今我该怎么做?婆家,娘家,到底要更爱哪家?娘家,婆家,到底哪家更让我心里挂牵?说真的,就算我妈没对我说前面那些感概很深的话,我也知道该怎么做。爱娘家,舍不得娘家,这是自然的事,这是本性,没什么可夸的!使劲维护娘家的利益,一心往娘家搬东西,这不是聪明女人干的事,这对自己没有太多好处!嫁了,你就不属于娘家了!你就把那份心那份情藏在心里吧!一个真正会做人的女人,还是好好爱婆家吧!我老公家里嫁出去的几个侄女,常常被我劝导,要真正地处理好姻亲关系,对婆家那边的人好要好过对娘家这边的人,才可以平衡!才可以换回婆家人对娘家的尊重!不然,娘家人也受不起女儿们的爱啊!
婆家娘家,都是家。不舍娘家,更爱婆家,两家才相安!聪明的女人啊,你不觉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