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再有法律、道德的约束,也没有生活的压力束缚时,你认为你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于这个议题,类似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争论,已经争辩不休了上千年。你的答案是什么?
认真思考,我的答案应该是,人性是复杂的,它不是一个单纯发生的存在,而是与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我更愿意倾向于人性是一张白纸,它最终被涂抹上什么颜色,取决于在它成长最关键那些年,获得了怎样的滋养。
是的,滋养。到底,我们的养育方式,喂养大了我们的勇敢、诚实、坦诚、善良,还是喂养大了我们的恐惧、不安、焦虑,愤怒。
那么,人性最初这张白纸,也就是我们的真我,应该是怎样的呢?无论是精神分析、萨提亚还是部分心理学,对于真我的认知似乎是一致的。他们一致认为“真我”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只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为了满足成长过程中那些让我们不堪重负的期望,甚至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我们会生出一个“假我”来伪装自己那个我们认为弱小脆弱的“真我”。“真我”被我们冰封在心底,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他会重新成长起来。
当“真我”被埋藏在噪音和情绪中时,会表现出:封闭,混乱,混浊,堵塞,拥挤,怯懦,谨慎,顺从,自满,自负,机械,批判性,对抗,渴望,残酷,愤世嫉俗,蔑视,控制,强制,指挥,强迫,勾结,征服,狡猾,聪明,疯狂。也就是说,我们经常表现出来的愤怒、情绪激动、懒惰、敌对等等的状态,都不是我们真实的状态,而是用来应对这个外界的一种可能不那么适应的方式。这在精神分析中可以被称为防御,也可以被称为假我。
那么,真实的自我是怎样的呢?它具有八个美好的特征,分别是:平静、清晰、好奇心、连接、关怀、勇气、自信和创造力。这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的美好特质,也是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极偶尔发现还以为这是偶发事件。
为何我们的真我会被隐藏起来呢?自我其实不是一个完整的部分,它可以有很多面。我们可以用多重人格障碍来理解人格的多面性,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极端且罕见的情况了。实际在我们体内,我们也有非常多面的自我,大致可以分为管理者、消防员和放逐者。管理者和消防员都起着保护者的角色,去保护放逐者这个脆弱的容易受伤害的存在,不让它轻易出现在人前。
这些角色各自在我们的生活中承担了一定的功能,管理者管理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试图让一切受控,时刻警惕不要让放逐者出现在人前。管理者可能是个批评者的角色,不断的鞭策我们去努力,让我们争取别人的认可;也可以是个悲观的角色,因为害怕经历失败的伤痛而不愿做任何的尝试,劝我们放弃,失败的时候在我们耳边不停的指责;还可能是个利他一味讨好别人照顾别人的角色,认为这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还可能是个回避交际回避关系的角色,认为孤立是安全的,没有连接就没有意外;还可能是个受害者的角色,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行错半步,提醒自己小心不要被任何人伤害到,别人那里的风吹草动都能在受害者那里无限放大成轩然大波;还有是伪真我,这实际上是一个看起来理客中的角色,看起来是好沟通讲道理的,实际上它在用理智隔离情感,拒绝让关系在情感之中流动起来。
你是否有这种感觉,当你因为某件事情而暴怒发货以后,你又会因为自己的愤怒而对自己生气。也就是,你不但愤怒了,还愤怒于自己的愤怒,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承受了双份的愤怒。当你冷静下来,是否能觉察到,你的这种愤怒情绪,是在保护你什么?保护你免遭以前被欺负的经历?保护你的脆弱情绪不表露出来?保护你不受伤害?
当你了解到你的愤怒,是在保护你,只是用错了方法的时候,你还会感到愤怒吗?
除了管理者外,为了避免让放逐者冒出来,在管理者的防范败退后,还有一个消防员,他会用一些激烈的可能让外人看起来非理性的方式来压抑放逐者。比如自残、物质依赖、网络成瘾、身体突然生重病受伤等等等等。
那,为何放逐者这么被保护者严防死守呢?因为它是我们曾经受过创伤,年轻又脆弱的部分。如果你尝试做过意象对话,它可能是个抱膝哭泣的小小孩,停留在你受到创伤突然长大的年龄,孤零零的蜷缩在那里,等待你的发现与救赎。
真实的自我去哪里了?我们的保护者不相信真实的自我有领导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遮蔽住了它。
现在,当我们已经长大,拥有了一定的能力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与自我的各个部分去沟通,让真实的自我出现。
下图是进行疗愈的几个步骤。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有各种情绪出现的时候,无论什么情绪都是正常的,不要去压抑它,对自己的情绪、反应心怀好奇,问问自己,我发生了什么,我期待什么,我为何会这样,与自己的情绪安静的多相处一会儿。也许当你静静与它们相处的时候,就能看见,真正的自我慢慢浮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