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美国情况:
美国时间18年5月11日这天,我来到了美国的亚特兰大,因为亚特兰大好像刚好比国内晚了12小时的样子,如果亚特兰大这里是早上8点,那国内应该会是晚上8点。
坐飞机坐了差不多24个小时,上海出发的时候是5月11日17点,到亚特兰大的时候差不多是5月12日的凌晨1点,折腾了好久,已经非常累了。现在的时间点如下
这是第二个晚上,虽然睡前极度累,担是被一个电话吵醒后居然完全睡不着了。
睡不着应该跟时差有很大的关系,另一个原因也是昨晚在开团聚餐时找王煜全老师讨论了我正在做的事的原因。什么?有人不知道王煜全老师是谁?他就是得到上那个全球科技前哨侦查宾啊。
到达美国后,首先有几个大的感受,胖子多、黑人多、然后我这样的胖子过来后都有点显得苗条了
会议情况:
当地时间5月12日下午3点,我们这个创新地图投资考察团举行了开团会议,主要工作是大家相互认识,先是一轮画小圈,在小圈写3个自己的特点的,然后画大圈在把同桌人的特点总结一下。然后要有人到台上介绍自己小组的情况。
第二轮就是小组内,再按:
- 我是谁
- 我正在做什么
- 我能为小组提供点什么帮助
走了一轮介绍,挺好的。这样大家就比较清楚哪些人是跟自己会有次的了。
晚上聚餐情况:
下午18点,我们开始在酒店聚集去周边一点的一个餐厅聚餐,酒店是在比较市中心的地方,在亚特兰大桃树街上,听车上的导游说是很中心的地带。到餐厅后,挑了个位置坐下来,我也没想到旁边后面坐了王煜全老师,那今天运气可真好。
吃了一段后,我开始问王煜全老师我要做的去中心化的打车的项目:
“我正在做一个去中心打车的项目,主要是用p2p网络技术,构建一个调度矿机网络,然后来实现用调度矿机来来调度周边3-5公里的打车出行需求,你觉得有没有机会?”
我发现这样没有说完整的问话真的是一个不好的说法,必须要像前面听到吴军讲的那样,像红杉资本这些投资公司,要求你能把你要做的事在一张名片上写下来。这样一是表现你想清楚了,不是来忽悠的。二是你的总结整理能力不错。
于是呼王老师很快提出来,我的想法不可行。中间有问过一下,我是做什么研究的。然后举了一个他在得到课程上也讲过的例子。就是有的人因为有了区块链的能力去做茅台的防伪,但是现实真的是需要这样吗?而是因为有了茅台这样的基础,才能去用区块链的技术去做防伪。大概意思是这样。
我其实当时听了没有完全理解王老师讲这话的用意,但是现在想想,原来王老师想说:并不是你有了去中心化的打车的系统或者能力,就可以做一个打败滴滴、uber的可能。
这都怪我,没有把里面为什么有机会去挑战现在的滴滴、uber的原因也讲一下。王老师是讲的比较强势,我都觉得有点在这第一次讨论的时刻接受不了。
我还问到,如果做好一个demo后去融资,那有不有机会?王老师的表达也是,如果你没有办法让投资人看到有什么迹象去打改现在的巨头,那也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对,王老师说得真对!
但是,王老师是基于获得的一点有限的信息来做的判断,我觉得基于这点给定的信息上来讲,确实是这样。不过王老师的表现确实让我觉得他有些武断了,还没有听我讲商业,或者也没有问一下我商业逻辑里面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开始很直接的喷了,我甚至开始怀疑他做投资是不是有依据了…… 当然,我也发现,这也是一个身份比较悬殊的问题产生的。
中间还有些讨论的小细节,我就不一一列出了。反正反思总结下来,就是自己没有清楚的表达好最重要的商业逻辑,而只是说了一个技术逻辑。我决定要在这13天的旅程里面,不断找王老师讨论,让他从不接受到听完后至少不那么怀疑。
其实为什么会在想法上有这样的转变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后半段王老师给我们发言的时候,他表达了比较客观的观点,也提到了刚才的讨论。
主要意思如下:
- 群里有很多人说是我粉丝,我觉得这样不好,如果你很尊敬我,那我可能也要很尊敬你了。这样有些问题我就不好直接表达了,有些不好的地方我就不好直接批评你了……
- 我说的也不全是对的,但是至少我表达的,一定是我当下认为是最对的观点。后面可能会被验证是错的,但当下我就是这样想的。我把我最真实的想法分享给你们……
- 如果某一个问题,我错了。那后面只要被证实确实是错了,我会主动道歉……
我觉得基于上面最主要的3点,我认为王老师并不像我之前理解的那样武断了,而且非常有胸怀,因为那3点,基本就是我现在也非常认同并且在实行的一些策略。这就如在人群中找到了跟你价值观很接近的人一样,可以用很简单的规则去讨论事。
如果王老师没有以上这几点关键的才安排去,那我基本上可能不会再过多的想跟他讨论这个事的想法了。
(eos的看法、币圈的人没有信用、币圈的人手握大量ico的钱后不愿意做事)
聚餐后后半段情况:
后半段还有施展老师的发言,施展老师我是真的也很佩服,深刻的分析过中国历史的一些情况,而且是从一个非常高的局面来分析,把某些历史的现象的根源剖析出来。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疑问。
而且这段简单的分享,也刺激了我的脑洞,其中有说到“懒蚂蚁”。这个是借李善友的话来说事。还说到了用增加“变量”来提升自己的认知。
但是施展老师说到AI时我有不同的观点,他说人跟ai最大的区别是创造力、想象力,其实这个问题我之前有简单的思考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被大开脑洞后,居然一下子想得更透彻了。于是在坐大巴车回程的路上,我就挑了施展老师旁边坐下来,开始跟他讨论起这个话题来。
因为施展老师也表达过,现在的人工智能,只有你给定他一个能清晰定意的目标后,ai可以快速的找到达到这个目标的解。当然,这里面还要借助大数据的训练模型。所以施展老师也认为ai不可能超越人类,也是在一些创造力的事情上没有机会超越人类。另外也提到了像elon mask说要在火星上退休这样有想象力的例子,主要意思就是这样的。
我当时在大巴上跟施展老师讨论的时候,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ai并不是没有机会在这些事情上,而是ai没有动力去做这些事情。elon mask这所以想要去火星上去退休,那是因为他有求知欲望。其实可以像产生随机数那样,让ai自动去产生一些办法来去解决某个问题,或者达到某个目标,但是验证这个方法的可行性的成本可能会很高,而大数据就是让ai不要去产生一个看起来非常SB,并且跟目标没有关系的方案。
我表达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因为旁边也有一个其它同行的人也加入了讨论。
他也提出,有些问题没有办法逻辑化,就是没有办法让机器去判断有没有做好。
我当时很激动,我还有更多想表达的意思,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办法很好的组织起来。施展老师也说:那ai不能自己产生一个目标,虽然它可能在接到一个特定的目标后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我回到酒店后,又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很久的思考,人很累,但居然边想边思考,也持续到了23:30左右。当时没有很精练的请问去回复讨论,现在总结出来的是现在这几个问题:
摘要版:
- ai没有创造力,其实是没有试错机会的问题,因为我们既要他算得快,又要他算得好,还不能出错。
- ai有没有创造力,同时还是个试错成本问题。
- ai没有创造力,其实是ai没动力。具体表现在它不想生存好、发展好,也没有生命结束的倒计时恐惧,不自私、不好面子、不想证明自己、不想遗传自己的基因、不想争夺配偶……
- ai没有创造力,是因为验证被它创造出来的东西的价值的时间需要很长,而且创造的东西越复杂,时间越长,于是就不能像围棋alpha zero这样的ai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自举进化。
- ai之所以没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原因,是因为大部设计出来的ai都是做普通蚂蚁的事,而没有设计出做”懒蚂蚁“事的ai。
- 人其实是被大量的、自己的、前人的”试错“大数据训练出来的AI模型。当人类有了文字,那数据的积累时间、积累数量就大副度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