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观电影《长安的荔枝》有感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花了2个多小时,总算看完了电影《长安的荔枝》。

      电影《长安的荔枝》以讲述唐代小吏李善德完成荔枝运送任务的职场故事。

      结局以李善德被流放岭南、郑平安牺牲、何有光被杀为核心,李善德因揭露荔枝转运的劳民伤财而得罪权贵被贬,郑平安为保护李善德父女殒命,何有光反叛失败被杀,贵妃最终未吃到鲜荔枝,突显盛世下小人物的悲剧与体制的荒诞。

      小说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为引,揭露皇权意志凌驾于法理之上的荒诞性。贵妃一句口谕迫使整个官僚系统疯狂运转,杨国忠的“流程是强者不必遵循的规矩”直指权力即法律的统治逻辑,突显封建专制社会中权力失控的普遍性。荔枝“一日色变”的自然规律在权力魔棒下被强行扭曲,成为可被挑战的幻象,讽刺了权力对客观现实的践踏。

      李善德从天真接任务到目睹“树皮裹身”的逃户后觉醒,质问“为了这几颗荔枝,毁多少树?死多少人?”,体现了个体在体制碾压下的挣扎与良知的微光。其结局(流放岭南)与《促织》中成名的悲剧呼应,突显了专制压迫下的普遍性。

      而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片在权力运行的规则上存在着明显偏差,如高力士调遣军队截杀荔枝马队的行为违背唐代宦官制度;而李善德当众斥责杨国忠的情节也脱离唐代的官场规则。

2)影片过度依靠“困难制造—反转破局”的叙事模式,进而导致片中部分情节脱离于史实。例如耗费巨大代价运送的荔枝最终未被食用,它虽强化了“过程荒谬”的戏剧效果,却削弱了历史题材的厚重感。

3)有部分观众认为影片对职场潜规则的刻画存在刻板的印象,如“欺负老实人”的情节被过度放大,可能引发对职场关系的片面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