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01孩子的选择
下午,让孩子选择,是我一起出去和朋友吃饭,还是和爸爸一起吃饭。其实,我更想选的是,让他去爷爷奶奶家待着,但这个选项不成立,他就选择和我外出吃饭了。
在点菜时,娃看了好几遍菜单,就点了一个红烧肉。在吃饭的过程中,他不吵不闹,基本上都在安静地吃着和听着。吃了一个小时候,他吃饱了,然后就嚷嚷着要回去了。
为了多和朋友聊一会儿,看到有玩的,我就让他玩一会儿。有些项目,平时他没有玩过,这一次也体验了一下。
这个商场我们也经常去,为啥有些路过而没有玩过?---之前一家三口去,爸爸说不玩,孩子也就歇了这份心思了。而今天,一则我也想和朋友多待会儿;二则我觉得让孩子体验一下也不错。
02 看《海上钢琴师》
我也是突然想到了这部电影。本来爸爸觉得,这个电影孩子可能不会有兴趣的。但我还是坚持要看这部电影,孩子也没啥意见。
看得时候,我感觉孩子还挺感兴趣的。到了9点多了,他还想再看一会儿。
也许,真正优秀的内容,是可以穿越年龄的。
关了电视后,孩子爸来了一句:“今天没有弹钢琴啊。”
时间不早了,晚上基本上没有时间弹了。不知道孩子听到这句话后,作何感想?
我自己的感觉是,本来看了一部有意思的电影。也许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个弹琴的画面,拉升孩子对钢琴的想象,但因为这么一句话,可能又把孩子拉回到现实里。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感觉。
也许,爸爸的这一句话,也可能是可以提醒孩子要养成好习惯,每天要弹琴,出发点是好的。
但我更希望的是,孩子能开阔视野,提高认识,自发产生弹琴的意愿。
03 读《连岳》
今天孩子要求读2篇连岳的文章。我让他自己挑选文章。幸好,文章的题目还是朴素的,可以通过题目来看是否感兴趣。
刚好孩子爸也在,我就要求他一起来听我读。一开始他还不情愿的样子,孩子叫了一下爸爸,爸爸也就同意了。
在读少年问连岳的信时,我也会借着描述想到自己家孩子的行为,感觉一些还是挺熟悉的。我也会看看连岳的回答,会用我所学的教练思维去看一下回答的思维,也许对我实践教练也是有好处的。
04关于“开空调”
今天晚上受台风影响,天气还是挺凉快的。临睡觉前,孩子却想要开空调。
这时,孩子爸说了一句:“别给我啰嗦(找麻烦)。”我听到他的说话,我感觉那是一种用大人的权威去评判孩子的行为。孩子想像往常那样开空掉,就要说他“啰嗦”吗?
也许,我们觉得凉快,可孩子觉得热啊。
我立即回了一句:“你怎么这么讲话呢?”然后,我跟孩子说,台风要来了,现在天气挺凉快的,确实可以不开空调的,如果你觉得热,我可以把电风扇风力开大一点。孩子后来就同意了。
后来,我就去洗漱了。等我回来后,看到孩子躺在靠近电风扇的位置,已经睡着了。
事后,我回想当时对孩子爸说的一句话,感觉是在孩子面前直接否认爸爸,也不大妥当。再说了, 我不可能把孩子放在温室里,让他听不到不舒服的话。而且,我的观念和孩子爸不一致,我很难也不可能要求他按照我的想法来表达。
我需要尊重我的队友,允许他表达他的想法。如果我觉得他说得有不合适的,我可以悄悄和他说。
当然,也感谢队友今天愿意听我念文章,一起成长进步。
05关于作业打卡
今天,老师有在作业群里布置一些打卡,我在看完电影后才发现。看到老师布置的内容,感觉老师还是很用心的。
我也意识到,我之前对于打卡还是不太重视的。也许,我心理想着配合老师,但是行动上并没有起到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打卡的作用。
也许,我之前对于打卡也是有误解的。
如果我自己都不重视打卡,我又怎么让孩子重视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