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会疑惑,同样的一节课,为什么有些 同学能拿到结果,有些不能?
其实这背后是听课的不同境界:
阶段一、审老师
简单来说,有些人去听课是带着评判老师的态度,他想看看老师讲得好不好,这个老师靠不靠谱。
带着半信半疑,听一半评判一半。发现有些观点是相似的,有些则完全不能接受。
于是开始评判,只愿意相信和自己差不多的观点,摒弃自己不认同的观点。
这个时候吸收是最少的。
那些我们不能接受的,才是我们需要改变的。那些我们认为正确的,恰巧是我们已有知识的一个重现。
阶段二、审他人
这个阶段,我们听到了新知识,总会用笔记本工工整整记录下来,然后回到家,回到单位,就以这一套观念去审查他人。
这个人境界高,那个人境界不够,我们凭借着学习的优越感,在审查他人。
阶段三、审自己
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带着“空杯”心态,全身心相信老师,回到企业回到生活,生发出自己的方法,一转身超越老师,成就自己。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你的老师,老师能做的是凭借自己已有的,去唤醒你“本身具足”的能量。
这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样知识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我们不过是在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生发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体系。
在外听课要拿到结果,首先要将自己调到“审自己”的频率,完全链接到老师的思维,回到生活无条件执行。再去生发自己的思想,最终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