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吃过晚饭,坐到电脑前准备写公号的推送时,已经过了十点。
我担心零点前无法推送,按照以往的经验,一篇推送的形成,从拟好梗概,到形成初稿,再到改稿,加上排版和配图,最快也需要三个半小时。
昨天的推送是就王马婚变一事,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我提前拟好了题目,列好了提纲、主旨、以及留作引用的例子等。
但是,在我坐下来开始编辑素材时,这篇文章也只是有了这些框架,具体到如何修辞、表达、排版等,都还是问号。
结果,写的过程竟然顺利到令我吃惊又欣喜:
思路清晰、措辞贴切、行文流畅、一气呵成......没有出现此前常有的卡壳、词不达意的情形出现。
我像是回到了写作文的高中时代,往骨架里填充一段段文字,直至写完最后一句话,我竟只用了一个小时。
排版时,除了几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和为了视觉效果需要修改分段外,几乎没有需要特别修改的措辞和段落。
这篇文章推送后,得到了不低的阅读量和转发,不少朋友反映文章立意新颖、言辞犀利、批判到位,排版也看得出是极用心了的。
2
我想起来,刚开始写公众号时,前几篇文章简直是为赋新词。强制把自己摁在电脑面前,搜刮着不多的辞藻,想要真实地记录,却把文章写成了流水账;想要深刻地剖析,却写出一篇鸡肋的解说。
我心里开始疑惑,这种疑惑,相比之前考虑要不要开公众号,给公众号取什么名字则更为持续、绵长。
开公众号的目的是什么:是抱有盈利的幻想,还是简单地希望找一个书写的空间、发声的平台?
公众号的定位是什么?
将来是日更,还是隔三差五随心地写推送?
是认真地写内容,还是写一些随大流博眼球的文字?
今年年初,自媒体开始大火时,很多人窥见了其盈利变现的巨大可能性。作为一个勤勤恳恳工作在一线岗位的菜鸟,我当然也动心过。
但是,在我连续推送几篇文章之后,便迅速地得出“这真的是个幻想”的结论。因为我发现,想要持续、可观地变现,必须具备以下几点必要因素:
1),优质内容。
内容为王,在公众号泛滥的当下,想要脱颖而出,则必须有优质的文章持续推出,唯有如此,读者才会掏腰包买账。
一个精辟的字、一个贴切的词,一个锦上添花的句、一个合乎时宜的段,皆凝结了写作者背后不可数的积累与深厚功力。
2),令人发指的意志力。
如果你观察过那些很火的公众号,你会发现,他们都是日更,甚至日更两篇、三篇。
长期坚持每日更新的人,克服自身惰性自不必说,还要面对很多实际问题,譬如,需要更早起床或更晚睡觉,需要推掉周末的聚会,减少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3),面对是非时的好心态。
人红是非多,当文章传达出的想法,与部分读者不一致时,或许会有少数极端的人进行人身攻击、辱骂、侮辱、诅咒......
4),天赋。
不可否认的是,写作跟其他所有职业一样,需要有一点点天赋,这东西生即带来,后天努力还学不来。
所以,那些仍旧寄希望于通过自媒体平台盈利的小盆友们,可以先衡量下自己的实力。
3
这些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每晚都要写推送的任务,我内心沮丧且抗拒。
每天,在完成一整天的工作后,既需要抽出时间复习职业资格考试,还需要抽出至少三个小时来写推送,巨大的工作量令我备受重负,觉得自己简直苦闷到了极点。
我开始回想自己成长的经历中,一次次的失败与成功。我发现:
但凡我所取得的骄人成绩,都必定是起早贪黑、全神贯注、日复一日地坚持所得;
几乎所有的失败,均是目标模糊、定力不足、自制力差、自我逃避所导致;
而鲜有的能够事半功倍的情形,或许真的是有些微天分的加持。
我渐渐地清楚,自己也不过是个再再再普通不过的人,平均的智力、一般的背景、中人之姿,却没有超凡的意志、不竭的战斗力。
然而,这一生只愿只要平凡快乐,谁说这样不伟大呢。
4
此前看过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白鹿原》,为里面呈现的关中平原无垠的原野、金色的麦浪、质朴的民风深深地吸引。
后来我找来原著,废寝忘食地地读了好几遍。
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于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总是充满了亲切熟悉之感。加之,我曾在陕西生活过整整四年,这本书仿佛带着青年的我在关中的乡野,重新走过一遍孩童岁月。
我敬佩白嘉轩作为一个旧式乡村权威的优良秉性与道德;同情田小娥式的悲剧人生;感叹黑娃天生具有的反叛精神......
然而,其中最最最令我折服的人物,是朱先生。
朱先生学贯古今、两袖清风,是关中学派程朱理学的代表;他代表了彼岸世界无法企及的道德典范,是近神的大儒、隐者与贤达。
他有一句哲言,“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房要小,地要少,养头黄牛慢慢搞。”至今深以为然。
人皆仰赖于衣食住行,缠身于俗世杂务,以财富论高下,拿成就比输赢,其实无可厚非,亦不能全盘否定。
表面上事情越来越难做,实际上是各行各业越来越专业,愈发精益求精。
看起来是在洗牌,实际上是在洗人。
唯有沉下心做事,宁静而致远,才能得到最持久、翔实的愉悦。
脚踏实地,方能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