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程教育的本质是人机交互语言
第一个观点,编程教育的本质是语言,是人机交互的语言,它培养的是语言本身,而不是思维本身。就比如说,我们知道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时候,我们和别人,别人和我们、和世界最重要的一个交流和沟通方式就是语言。
大家会看到很多机构试图把少儿编程跟奥数一样推,就说“我是训练你的数理思维”,“我是训练你的数理逻辑”,其实这个是不相关的。我的观点是:如果说少儿编程存在第一性的话,那么我理解它的第一性就是语言本身。
二、编程教育串联起细分品类与学科
第二个观点,编程是唯一一个有可能串联所有学科和教学模式的品类。我们都知道,现在STEAM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STEAM自己就是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东西,比如航空、3D、VR、各种创客类的东西。然后你发现,它除了教育理念共通之外(比如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它的产品之间是非常割裂的。那么,这么大一个领域,这么多的品类之间,有没有一个主线索?如果有,这个主线索是什么?以我的理解,我认为是少儿编程。少儿编程,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把整个STEAM的各个细分品类和各种产品串联在一起的这么一个线索。
我认为它还能够去串联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是可以串联起来的。但如果要串联的话,它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首先你怎么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其实,我还蛮想去找一家公司,然后去打一些小样的,现在我已经开始跟一家公司(从事少儿英语方面)讨论如何把少儿英语和少儿编程放在一起。放在一起不是用英语去学习编程,而是整个以项目式学习也好,混合式学习也好,把整个编程和语言(英语是一种语言,编程也是一种语言)融合到一套教学模式里面去。
我觉得少儿编程还是一个挺牛的东西,它可以把所有东西包含进来。包含进来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如何重新设计少儿编程的课程,以及最后我们教会孩子的到底是什么,或者试图培养他的是什么。我认为以少儿编程为核心的创业公司里面,在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完全可能再出来一个新的新东方或一个新的好未来。它具备这样的成长能力,应该至少是一家百亿美金的公司。
三、未来是一个“理工人”的世界
第三个观点,未来是“理工人”的世界。说“理工男”,其实本质上这不是一个偏见的词语。我思考的逻辑是:人类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会推动人们去寻找答案,然后会被分为好几类。比如说宗教是一个回答的方式,哲学是一个回答的方式,然后对物理世界、对客观、对真实、对这些东西的研究又是个回答的方式。
我发现,教育史是在近两百年以内才开始发生改变的。它改变的最大的原因和诱因是因为人们对人自身的认知和认知科学的发展。然后对人的行为,行为的原理,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及其有关的认知有非常大的进步。这些非常基础的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自身更科学的研究,它会被贯穿和运用到所有的领域,教育也是其中之一。
学习科学被提出来也才一百年的时间。学习科学是非常交叉的学科,它研究脑神经、人的发展,每个发展阶段,比如婴幼儿时期等。然后,这个高度交叉的学科汇总成一个新的学科,学习科学,学习科学是跟科学相关的。我认为科学分两种,一是社会科学,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可能更偏向于我们人类学哲学,类似经济学;那自然科学其实寻求的就是客观存在。
简单粗暴地说,五千年前到两百年前之间的教育史其实是没有太大变化的。大家会探讨教育理论,比如说孔子、亚里士多德等人说的话。它本质上还不够科学,它更偏向于社会科学给出来的教育理论。两百年以内的话,支撑整个教育史、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包括对学习的研究,对教育的研究,最大的核心底层是因为我们对科学的认知越来越多。那么,谁在主导科学,当然是理工,不是文科,比如艺术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只有科学家们才会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说,未来是一个“理工人”的世界。
四、以六大学科重构基础教育
第四个观点,重新定义基础教育的学科。我认为几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第一个是物理,第二个是数学,第三个是英语,第四个是阅读,第五个是体能,第六个就是编程。所以我们会跟新东方跟好未来,跟各种现在做学科培训的人去探讨。
我们现在做学科培训是基于现在的应试结构,但它其实不能回答“到底什么才是有用的”的问题。如果我做学科培训的话,我会把物理的重要性提上来,但是很遗憾,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物理。如果是作为早期,我指的是六岁到十三岁之间,像扎克伯格送他女儿的第一本书就是量子力学,其实就是物理。我觉得,以六大学科(编程我把它算作学科)为根基的培训体系是可以建立起来的。
文章来源www.childscode.com趣儿少儿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