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成都大风蓝色预警,8级大风呼呼的吹,可能是哪个变压器不堪重负,被吹垮了。刚关好门窗,发现停电了。
屋子里渐渐变得闷热起来,闲着无事,突然想到“古代人是如何纳凉避暑的呢?”
带着这个话题,我到往往社交APP里的“有趣历史”兴趣Fan聊,和一群热爱历史的人探讨起了这些问题。
高档楼盘:雨景纳凉房
利用倾斜的亭子收集雨水,或引流高处的溪水,让水从房檐流下,形成雨帘。而水形成的动力冲击水车,循环使用水,可以持续降温。
中档楼盘:有井的房子
屋子里开个洞,通向深井,天热的时候把盖子打开,来自地下的寒气就会冒出。平常将水果等食物吊进洞里,还能延长保存时间。
家用“电”器:冰鉴(hàn)
冰鉴(hàn),是古代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
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什么时候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可以把里面想象成这样,分为里外两层,外层放冰块,内层放食物饮品。靠近坐既能乘凉又能吃冰镇西瓜消暑,可谓一举两得。
简易替代版:冬瓜
没钱买竹夫人怎么办呢?替代品很常见,用完了还能切点做成食物。冬瓜抱起来睡觉,丝丝凉意侵袭全身,360度无死角,这面捂热了换一面接着来。
拿张现代的图凑合一下,毕竟古代没有相机。
床上用品:瓷枕
瓷枕作为夏天专属的枕头,表明有光滑晶亮的釉面,摸上去就沁人心脾。唯一的美中不足,可能就是太硬了,推测一下古代人的脑袋应该都比现代人硬。
这个瓷枕上画的蹴鞠图,那会的男足应该没有现在这么臭。
高级定制服装:纱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
诗人描写的这种服装,正是古代富人夏日常穿的一种衣服,纱衣。
从马王堆出土的纱衣来看,纱衣轻薄,透气,一件衣服大概只有一两重(50g)。
而稍微大众化一些的,则是现在很流行的麻布衣服。麻布不如纱衣质地那么轻盈,所以百姓常常有打赤膊的情况出现。
冰从哪来:来自自然的馈赠
古代并没有制冰手段,只能在冬天采集大量的冰块,贮藏在冰窖中,待到炎热之时,分发给各位官员。所以在古代,享受的起冰块的人,非富即贵。因为采集与贮藏成本太高。
最后Fan聊里的朋友出了个主意,要是停电了,就冲个冷水澡。然后想一下静静,就没有那么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