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的那一天,蝉开始肆无忌惮地叫了起来,早上闹钟还没响,窗外便充斥着蝉的鸣叫。这家伙比公鸡讨厌多了,总是成群结队地作案,扰人清梦。
1.蝉鸣
蝉鸣便意味着夏至。夏天是很多故事发生的季节,那一声声的鸣叫,仿佛是时光机器的钥匙,使人恍惚。脑海总是浮现出小时候的情景,一个人背着书包,站在山腰的杂草丛中,感受着四面八方的微风,以及无处不在的蝉鸣声,遥远的鼓响,热闹而孤独。
蝉鸣有很多种,不同的蝉发出不同的声音。
日常接触最多的是铁蝉,它有着壮实的身躯,锃亮的黑色盔甲,叫声嘹亮而悠远,仿佛精壮的中年汉子。铁蝉喜欢在高树上鸣叫,苦楝树、菠萝蜜树、榕树都是它的常栖之地。在年老的树上,它趴在龟裂的树皮上,像是变色龙一样伪装着,目力所及,需要一番功夫才能寻到它的身影。
铁蝉是夏季的宝石,小孩子手里的硬通货,为了捉住它也是各显神通。有些小孩手脚利索,脚一蹬,手一收,便爬到了树桠上,然后一手抱着树,一手伸过去要把蝉困在五指峰里。但蝉何等的聪明,身上像装了雷达,还没等你的手掌落下,铁蝉便收了嗓子,一溜烟的飞走了。微风拨动,树影婆娑,树下的小孩在哄笑,树上的小孩在懊恼。
这时候就要发挥人类的智慧了,回家找一根长长的竹篙,长约三米,再找一根细铁线弯成灯泡的形状,然后把它绑在竹篙的末端。最后,让灯泡型的圈子绕着蜘蛛网一层又一层,直至看起来像一张砂纸,用手摸上去,粘性十足,捉蝉的利器便已制成。
铁蝉被蜘蛛网黏住后,会拼命的扑腾翅膀,但根本就是徒劳,等待它的将是小孩残忍的对待——双翅折断一半,蝉便失去了自由。它也不再鸣叫了,除了按压它发音的鼓膜。我想,那已不是求偶的鸣叫,而是无助的哀嚎了。
竹蝉的声音空洞凄厉,它的个头与铁蝉无异,通体却是青色,大概是喜欢栖息在竹林而得此名。与铁蝉喜欢独处不同,竹蝉总是成群结队,像蝗虫一样,呼啦啦一群飞到树林或者竹林,各自找到位置,然后尽情的聒噪起来,轰炸你的耳膜。在夏日这个舞台上,铁蝉像个演奏家,竹蝉却是个走音的乐队,引得人人喊打。
除了走音吵闹,竹蝉还喜欢晚上行动,因此更惹人厌烦。晚上下了晚自习后,总有人往它们鸣叫的地方扔石头。一听到声响,这群恼人的家伙便呼啦啦从这边飞往不远处,重整旗鼓,又继续它们的聚会。我们无可奈何,只能打着手电筒悻悻地赶着夜里的路。
花蝉与青蝉,就像小一号的铁蝉与竹蝉,不过,它们喜欢待在山上的丛林里。花蝉食指般大小,长得短圆,全身都是纹路,与枯萎的树枝融为一体,是天生的伪装家。它的蝉鸣细小迷离,更像是喃喃自语。青蝉与之相反,尾指大小,身材修长,绿得像一片叶子。它的蝉鸣空灵而清脆,像涓涓流水,让人愉悦。
要捉住这两个伪装高手,你要一头扎进丛林里,然后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你要仔细地看,仔细地听,发现它们的身影后,在电光闪石之中出手,才有可能把它们捧到自己的手心里。
还有一种更小的蝉,已忘了它的名字,半个小指头大小,红黑相间,长的像个虫子,但却是蝉的结构。它不会在你面前鸣叫,被抓住就一动不动,身体僵硬宛如一块标本。但会趁你不注意,一溜烟飞走。它的鸣叫低沉细小,叫起来更像虫子。
地出蛹,蛹出蝉,蝉翱翔于天,复归于地。
2.粽香
脑海中的情景,书包里装的不是课本,却是粽子,那是我放学后果腹的食粮。果然,爱之切,连记忆也会被篡改。
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要挂艾叶和菖蒲,村里有块空地长满了野菖蒲,一到节日,小伙伴们便自告奋勇去为家里摘菖蒲。其实,只是为了能在泥塘里光明正大地扔泥玩水,两把菖蒲到手放一边,剩下的就是欢乐时光了。
当门前的艾叶开始散发出阵阵幽香,我便盼着粽子的到来。家里的菜地旁种着粽子叶,留两垄地生长绿豆和红豆,粽子叶摘了晾干,再过一遍水,取两三片围成漏斗状,放糯米垫底,然后依次放入肥猪肉、咸鸭蛋、腊肠,再放两瓷羹绿豆红豆,然后糯米覆盖,把粽子叶收边,用水草或者细长菠萝叶绕一圈粽子叶绑好,一颗粽子就完成了。
包粽子的那天,母亲终于不用下地,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而我则要看管家里的小卖铺,偶尔偷懒过来瞅两眼,像只嘴馋的猫生怕错过了什么。包到最后,剩下的材料总也不上不下,她们便会招呼我去包这最后一个,手拙的我总是弄得很别扭,但包的却会是最大的,因为我总也会放更多的材料。
粽子包好,那边铁锅的热水已经沸腾,把粽子倒进去,堆得满满当当像座小山,盖上锅盖,柴火熬煮一个下午,直到香味弥漫了整条小巷,我和弟弟便循着味儿,蹲守在灶台旁等待着它的出炉。
午后的阳光斜射着半边的灶台,猫在门槛上睡觉,艾叶迎着微风懒洋洋的摇摆着,直到烟囱的白烟戛然而止,锅盖掀开,白烟和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我便跟弟弟抢着要那颗丑粽子。粽子虽丑,可内在却抵得了双俊。
水草解开,粽子叶徐徐开展,便可以看到白玉般的粽子肉了,然后开膛破肚,里面的豆子颗颗饱满,蛋香腊美,深处还有那软的像豆腐一样的肥猪肉,所有的香味冲击你的味蕾,争宠斗艳。
当天,照例是不用煮饭的了,吃了一丑再吃一俊,便感觉天地万物已装在肚子里,再无所求。
3.鼓响
咚咚,咚咚,咚咚……
整个六月都回荡着鼓响,坐在教室里听到就被勾了魂似的,幻想着远处热血沸腾的情景。黝黑皮肤的汉子,背心赤膊,整齐划一地划着桨,河水激荡在龙舟两侧;擂鼓手站在船头,忘我地敲打着,咚咚,咚咚,咚咚……
小时候没看过龙舟比赛,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电视与想象。他们说黄须厉害,我便想象着黄须的龙舟头龇牙咧嘴,怒目圆睁;他们说黑旗厉害,我便想象着排排的黑旗在龙舟上,随着疾驰的劲风,像凯旋的勇士奔赴终点。
龙舟比赛,总是那几个大村庄参加,有些村庄靠海靠江,千百年来捕鱼为生,水性极好。还有些村庄人多势众,可选的精壮汉子多,亦可一战。有小伙伴逃课去看比赛,回来口沫横飞地描述着那热闹情景。河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像个热闹的市集;河上百舸争流,战鼓喧天,好不热闹。但热闹终究是别人的,别人的描述只徒增了你的念想。
工作以后,移居广州,那是同学的故乡,知名的龙舟生产基地。每天上班经过的河流,便可看到有船身埋于淤泥,待到端午时节,鼓起炮响,请龙出水。只是河水浑浊不堪,满是生活垃圾,龙于淤泥潜伏,想必心里多是委屈。所以每次再听到鼓响,全然没有了以往的热血沸腾,我想那被点了眼睛唤醒了的龙,大概是垂头丧气地行驶在污水中吧。
前几年,回到家乡正儿八经看了一回龙舟比赛。天空阴沉,时晴时雨,混浊的河面上漂着几只龙舟,无精打采,但河岸两边还是站满了围观的人群。岸边的野草上,几张椅子一字排开,几个评委打着伞在那里负责打分,间或拿起喇叭指挥一下比赛。
岸边的屋子上,大家都站在天台上眺望,我跟着父亲的朋友,寻得一个理想处,除了看不大清起跑线,其它位置一览无余。但龙舟比赛迟迟没有展开,旁人议论纷纷说是队伍闹矛盾了,评委在喇叭上吼着威胁要取消成绩,人们也开始不耐烦起来,东张西望,你一句我一句,像无头的苍蝇嗡嗡响。
后来,鞭炮声起,鼓也跟着响了起来,两只龙舟像脱缰的野马疾驰在宽广的河面上,人群中发起了阵阵欢呼声。咚咚,咚咚,咚咚……第一次离鼓响这么近,但我对这一切已索然无味。天空飘起了细雨,楼下的马路上,两个乞讨人拖着音响在人群中艰难的蠕动,我的心思全在他们的碗里,盘算着能有多少收成。耳边鼓响渐远,只听到音响里发出的悲凉的歌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大概愿望也有保质期,在过期的时间里实现,只徒增了心里的落寞。
4.情逝
蝉鸣、粽香、鼓响、情逝,情已逝,不列于文。寄予于心,天长地久。
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