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国考 10 月 15 日起报名,报考年龄条件放宽至38周岁,如何解读?你有哪些报考经验分享?

一、政策解读:年龄放宽的深层意义。

1. 公考这次年龄放宽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历史性突破。

大家都知道35岁这个数字一直是被写进我国《公务员法》里的公考报考年龄,多少年了从未被改变过,把公考年龄从传统的35周岁提高到38周岁,笔者认为这是对我国长期以来“35岁门槛”现象的一种积极回应。这次年龄放宽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就在今年年初,四川省人社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率先取消应届生身份认定限制,它明确要求,按照统一部署,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同时,调整机关单位公务员招聘年龄上限;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更加鼓励企业放宽年龄限制。

简单说,就是:第一、没有应届生这个认定了,以后不管是应届还是往届毕业生,都可以一视同仁,考公考编了;第二、要求体制内放宽招聘的年龄限制,同时,鼓励企业也跟着放宽。

2026年公考的报名条件调整与全国首次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的政策形成呼应,这意味着就业市场正在从看“身份”向看“能力”的方向转型。

2、公考年龄放宽也是为就业年龄放宽做表率,同时也是积极应对当前就业市场变化下的正确决策。

经济下行时代,国家现在强调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但是没有就业就没有消费。目前失业和通胀都比较高,这一报考风向的转变,也是目前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在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80%的就业,随着经济下行,为追求稳定,近年来国考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仅2024年"国考"共计303.3万人通过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首次迈入300万大关。如果年龄放宽这就可以为更多有经验的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也是在帮助社会分担就业压力。

不可否认,高学历人员的注入可以提升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水平,提升公务员队伍的外在形象,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职位并不需要高学历人员,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一方面,某些高学历人员无法胜任简单的技术性工作,使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很多人无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造成知识的巨大浪费。

高学历人员参与公务员竞争,实际上挤占了低学历者的就业空间,低学历者只能选择提升学历水平或者维持现状以及相互挤压,其结果只会导致社会就业结构发生改变,大量的人才资源被闲置或浪费。放宽年龄会让一些学历相对较低但技术过硬的人才流入体制内,也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体现。

3、体现了我国公务员录取制度的与时俱进。

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作为一种新型人才选拔制度,它的推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二是促进了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三是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平等竞争机制。

公务员报考的条件越来越宽松,原来招考中存在的户籍限制、性别限制、院校限制和对社会人员等资格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少,使更多人获得了参加考试的机会。同时,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使学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逐年攀升。这就需要公务员报考制度适应当下人才结构及生态的改变,积极配合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使我国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良性发展。

二、作为职场人,一定要认清考公考编激烈的竞争形势再决定要不要加入考公考编大军。

1、我国公务员考试激烈的竞争现状。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计划录取3.12万人,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人数为212.3万人,录取比例为68:1,稍微抢手一点的岗位真真是百里挑一。为了备战考试,很多人选择去报辅导班、培训班,据说培训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学费动不动要四五万元。

据国家公务员局的数据,2023年“国考”的总报名人数突破259.8万,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报名与录取比例超过5 800∶1。2024年“国考”共计303.3万人通过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这也是“国考”报名规模首次迈入300万大关,相比2021年几近翻番。

三、报考经验分享。

(一)面试制胜法宝。

1、核心方法。

➢掌握基本答题技巧也能应对面试,比如利用框架,理清答题思路;妙用例子使答题更有说服力;巧用“金点子”使答题更贴近生活;使用情感表达使得回答感性让面试官易接受。

➢面试回答时语言朴素自然,采用日常交流用语就好,尽量不用名言警句,不谈大道理,避免使回答陷入“假大空”。

➢自我训练为主:以练习为主,在训练中穿插讲解,比如每天对着镜子模拟练习几分钟。

➢培养发散思维。组建学习搭子,创造互动机会,有效解决"看得懂,不会说"的难题,以提高自己在叙述、认知,分析问题等环节的能力。

2、结构化面试应对策略。

➢公务员面试特点:国家专门规定公务员录用必须采用严格的结构化面试形式,包括操作流程、考核要素、面试题目、评分标准等全方位结构化。

➢实战技巧:问题导向,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往往与工作要求直接相关;客观评价,最大限度避免主观印象和随机性偏差;表达为王,通过表达征服面试官是面试的本质。

(二)申论备考要点。

➢高分范文学习法。选取历年高分范文甚至"状元卷"进行分析。 建立正确的申论写作思维方式,比如“金字塔”式表达。拆分理解高分范文结构要诀,体会掌握应试技巧。

➢多看多练。申论虽然是体制内惯用的一种官方文体。但是它本质上还是一种写作。既然是写作,没有其他捷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多练。

(三)心态调整与成长。

1、考公心理建设。

“国考”是一个苦差事,因此你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链条心理调适。也就是说从拿到教材开始备考、再到面试最后到敲定工作、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对你自己一次全方位心理调整过程。

笔者见过太多的体制内人,从小科员到局长、厅长没有一个说体制内工作压力不大的。

2、对公务员的正确认知。

➢体制内外有差异,公务员福利较好,但是想赚大钱你就不要考公务员。 公务员激励毕竟有限:就算你表现再突出也不可能得到巨额奖金,而且晋升还要论资排辈。

➢工作稳定性有保障:体制内组织一般不会倒闭,不敬业的公务员一般也很难被开掉,因此,相对来说职业稳定有保障。

小结:公务员考试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方法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掌握科学方法,保持良好心态,成功就在前方!

总结:

2026年国考年龄条件放宽至38周岁,这不仅是一个年龄数字的改变,更是就业政策向更加包容、更加注重能力导向转变的重要信号。

38周岁的年龄放宽为更多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提供了机会,想考公考编的人一定要抓住机会窗口,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企业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职场人士,这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同时也要认清以下政策下的事实:

➢政策意义:打破年龄壁垒,给有经验的人才更多机会。

➢竞争现实:报名人数持续增长,需要科学备考策略,掌握应试技巧。

➢备考建议:结合现代化工具,注重基础能力提升。

➢ 职业规划:将考公纳入长远职业发展规划考虑,但是也不能啥也不干就考公,毕竟不确定性也很大。

记住,年龄放宽可能是很多人的一个机会,但成功还是要靠自身实力过硬,对于那些有职场经验的人来讲,充分利用这个政策红利,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那些刚步入职场或是准备步入职场的新人,你也不要气馁,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应试方法,咱也可以名列前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