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3岁毕业,2013年下半年的时候从新加坡来到上海,开始了在外企的实习。并在2014年进入正式全日制工作,月薪约6000税前,到手5000左右以及其他福利。
然而,3年下来跌跌撞撞。自己犯了一些错,导致职业生涯并不顺利,另外逐步发现自己在某项领域缺少动力和持久兴趣,因此为寻求更合适的职业道路,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调整方向。
我将这个“转型”调整称之为了解自己的过程,家里人之前也同意,因为那个时候还比较年轻,很多事情是可以有转弯的机会的,只要自己想好,而且我足够聪明也足够拼,大家都支持我去。
但是3年后的我回想起来,这里面其实多多少少有点不够成熟,不够冷静,考虑不够周密。
很多人提醒过我,就我的年纪再怎么有天赋,再怎么聪明,也不太可能看透很多东西,我应该更冷静,更有耐心去面对不管怎么样的破事儿,毕竟工资卡才是第一。然而,那时还是太冲动,虽然花了很多时间思考,不仅做过分析,也请教过前辈,很努力但心里比较急,顶撞了不少人,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了难度。
现在这一切现在看来,似乎又都不是主要的重点,因为生命里永远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比工作机会和职业发展更重要。
比如今年听到家中父母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变差之后,我那从到了大城市就一直保持着的鸡血状态瞬间消失,我恢复了冷静。面对父母的健康,我发现自己似乎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一边安慰父母不要担忧的同时,一边想着一些微不足道的办法。我对自己最近的表现很失望,我觉得过去那些种种什么看电影,听音乐,放松的时刻都显得好幼稚,完全忘记还有一个家的责任等待着我。
我感到不管一个男人有什么抱负,有什么成就,有怎样的社会地位,只要他面对责任,他的一切都是无比渺小的。因为你赚再多,你没法买回和家人一起的时间,你没法买回父母的健康。
于是,就当我独自一人在屋里踱步的时候,我开始迅速在大脑里思考起在外打拼的意义,和这几年的得失。因为摆在我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我能在外面呆多久?
之所以需要分析,而不是直接做决定,是因为我不能因为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放弃解决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要挣钱,整体上为我的亲人家庭带来更大的保证。
不然,我将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观点之一:大城市不会让你久留的
分析,自然要全面点好。首先,大城市的资源、技术的确发达,但是轮到你能够利用它们为自己挣得财富的时候,都多少年之后了?而且,如今时代发展这么快,怎么变化你真的说得清楚吗,说不定等你的机会来的时候,都已经不叫“机会”了。这个意思就是,你以为的机会,可能并不一定是机会,或者说机会不会一直跟你长相厮守。
其次,大城市的竞争节奏是你现在年轻的身体可以适应的,但谁都有所谓的黄金期和衰落期,科比都退役了,难不成你还能永远地呆在你那几平米的出租房,幻想年年冠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些做广告、做投行的天天加班的,你觉得你一辈子真的能够靠健身扛过一系列的问题?体力活也很快会被AI取代了,还认为努力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的话,这还是太天真了。
是的,你会因为衰老,学习速度下降而慢慢地在时代发展中变得缓慢,而与此同时,后辈的崛起,会首先成为你的敌人而非伙伴,那些年轻人跟你当初一样,全是白眼狼,只管索取。在这样的日子里,你确定你扛得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终有一日会被换下。而你是选择在大城市里毫无颜面地离开,还是在其他地方一点点的软着陆呢?
观点之二:大城市你也不一定能呆很久
每一个工作的人,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工作是为了干嘛?”对我来说,工作主要解决以下2个问题:
1.挣大钱的机会(为解决生存,家庭,养老,健康,理财等关键需求)
2.一些为自己未来事业准备的资源
大城市能够给到每个人的最多就是1,一个挣大钱的机会。的确,大城市人多,需求层次多,不仅有市井小吃也有美味佳肴、丰富的多样性就是机会的可能,这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为什么渴望大城市的原因,因为多样性代表着公平,代表着谁TM都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宝藏,而且大城市所面对的市场大(人多),随随便便动辄就是几百上千万的单子,多么诱人。年轻人也因为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去尝试获取这些,可以尝试去跨越阶层,理论上是有机会的,但是这个概率我觉得不会超过50%,它不具备肯定性。
而且除了1之外,其实大城市就帮不了你什么了。资源积累要靠实力、人脉和长久合作关系,这个需要耗时间,也要点运气和资深综合素质,大城市的快节奏可能在你刚建立好一段关系就被另外更优秀的竞争者给淘汰了。
所谓的安稳日子都是相对的,是对于那些实力超强的企业和团队来说的,如果你看新闻的话,你会知道连BAT也不会有一帆风顺的日子的,所以说,所谓累积资源也是靠无休止的打拼,和强大的实力储备换来的,而对于那些形单影只,靠挣个工资在大城市生存的人来说,所谓的资源是上层人玩的游戏,它比你辛辛苦苦挣个月工资还要有难度。因为你没能积累资源,也没有额外资金的话,这个高端游戏你是不会有机会参与的。你的选择会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单调。而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也会对你进行慢性地剥削,让你腹背受敌。
观点之三:大城市的本质
所以,我们不仅要问了,大城市的本质是什么?它对我们年轻人的意义又是什么,当初来这里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想清楚,当初没想清楚,那现在是否该好好想想了?
在我看来大城市有这些特点:
首先它发展快,靠近世界前沿,聚集国内顶尖人才等等特点让它们当之无愧的成为一个全国最精彩的舞台。大量的“最”会在这里出现,最创新,最聪明,最高效,最前沿都聚集于此,哪怕很多人认为中国这儿不好,那儿不行,但必须承认的是一线城市许多企业基本能够代表我国的商业水平。如果你有着超过全国平均60%人的一项技能,可以是英文,可以是编程,可以是颜值,可以是拼劲,你趁着年轻都可以去试试走上舞台赢得掌声。
但,正因为它太精彩,所以它一没法忍受平庸,二没法接受休息无进步。不是市场的变化对资深人士的剥削,就是后起之秀的出现带来的冲击,亦或是世界的变化在一线城市的影响最为直接等等特点,一线城市注定了成为忙碌的战场,所谓小资,清闲,等等生活方式无非是城里人会玩,会放松的一种表现,但它永远不可能替换下一线城市充斥农民工、草根、明星、精英在此实现梦想的巨大激情。因为大家来到这里的目的都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要成功(无论哪种成功)和赚钱,不然谁会背井离乡,离开休闲的日子?
不过,大城市的人非常地多,人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个很奇葩的情况,那就是:信息不对称。简单地说,你有能力也不一定能够成果,因为人TM太多了,看不到你的才能啊亲!所谓的公平是相对的,我在100个人里选1个好的你觉得不公平,而我在10000个里选100个好的,你觉好像第二个公平,但是比例其实是一样的,可后者对于个人来说难度或许更大,因为找到10000个人要花时间,而且放在审核单个人才能的时间也会因此缩短,没人会看那么仔细了。一切都是流水线。
A city of dreams and competition, 这就是一线城市。而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一线城市的数量会慢慢变得更多,比如成都、杭州、青岛等地都会加入(或已经加入)进来。人才、技术、资金的聚集地就容易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
而那个时候,我国将进入市场经济更为发达的时代,而那个时候很多工种,机会也会在内陆出现,不一定都聚集在一线城市了。比如互联网行业,因为其对当地资源依赖没有那么大,很多优秀互联网企业并没有集中在所谓的资源、资金丰富的一线城市,比如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终极观点:7年,或许是每个人在大城市的「最长停留时间」
所以,对于每一个毕业后前往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你们或许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安排,什么时候去大城市,然后什么时候回家乡,而不是无规划地来去无所谓。
而我认为7年会是这样一个合适的时间。
你23岁毕业,打拼7年,正好30岁。在大城市里,30岁你怎么着乱混也有个8千+的工资你个人开销完全够了,关键是你这几年的锻炼让你拥有了专业、团队、业务等一个公司对职员需要的所有能力,带着这些实力上的武器你完全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生存。
古人说30而立,而立的东西是什么我不知道,但它意思或许是一个个体可以在30岁拥有一定独立能力,而不是过多地依附环境,依附他人的帮忙了。不靠城市,不靠单位,靠自己已经可以活的OK就是而立。
而这个时候,30岁的人就需要考虑在哪里继续加速,在哪里继续发展了。而对于一个外乡人来说,大城市的难度已经在上面列出来了,而至于是回家乡,还是去其他地方,可能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分析判断了。
当然,如果你在到达30岁的时候,个人成长率相当可观,有非常好的增长率,比如你能够保证你30~35的工资能够在大城市再次翻倍,而翻番的倍数完全可以覆盖家里一切的经济来源,那这的确值得考虑。
但如果将整个家庭考虑在内,比如家人的健康状况,亲戚的关系,你的稳定性,你的家庭,你的人生等多种因素考虑在内的话,在大城市工作是不是能够实现这一切的工具,可能就不好说了。
因为在大城市里,你只有真正优秀,积极努力,而且运气足够好你才能赚回属于你的好运,但是全中国那么多人,其实努力的,优秀的真的不少,可是所谓的“好运”呢真的有那么多吗?我看不一定。
某位创业明星CEO曾说过一句话,大城市机会是挺多的,可是属不属于你还得另说。这个问题是属于每个人的,无论是农民,草根,还是名校,海归,企业家,人人都要思考机会是否永远属于自己这个问题。
所以,面对奋斗这个事情,其实跟投资股票很相似,你花了时间精力和资金去盯几个股票,那么涨了就要找机会卖,亏了就赶紧止损,而不是把大量的精力时间投入其中,去等它上涨,这样你可能会浪费的是时间以及在其他股票上挣钱的机会。很多事情需要趋势的支撑,你混不出来的原因有时不在你,而在很多其他的事情,马上地、及时地调整做判断,是一个考验人情商和智商的事情。
留的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不过,什么是你的青山,你需要兼具理性和感性一起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赶紧地做判断。
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如需转载请访问版权印。0850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