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卉之心
常常听到家长唠叨孩子:不好好学习,心思没用在学习上;这孩子你抓紧了他就认真学,不抓就又贪玩;给这孩子要找个严厉的班主任,这孩子欠揍;让老师好好教训,只要成绩能上去就行。
暴力真的能提升成绩吗?
我今天所谈的暴力主要是身体暴力,是语言暴力的升级。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高二的男生,叫他小帅吧。小帅一米八二的身高,黄白细腻的皮肤,把精致的五官衬托的更加立体洋气,这是一位颜值很高的小帅哥。五官虽然标准,但左眼和左嘴角时不时的抽动,脸上几乎没有任何表情,给人呆板僵硬及迟钝的感觉。
小帅在重点班,曾经是全级第三名,从高一第二学期成绩就开始下滑,几次都无法进入前一百名,为此他非常紧张,格外努力,每天晚上学到凌晨一点,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篮球,也基本不和同学交往交流,能让自己能专心致志的学习,但每次考试都不尽人意。现在反复检查书包,反复洗手和反复检查对错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开始常规性的了解小帅的童年经历,爸爸是一家建筑工地的电工,妈妈是一们小学老师。从上小学开始,都是妈妈管自己的学习,爸爸只管成绩和生活习惯。爸爸平时很严苛,如果成绩不好,没有达到95分就用专制的柳条鞭打。
吃饭的时候,必须按爸爸的标准:身体坐直,左手扶着碗,右手拿筷子,吃饭不能吧唧嘴,如果忘记了没坐直或发出吧唧声,爸爸就用筷子打脸。小帅在小学、初中成绩都很好,他觉得是爸爸打的好。自从他考进重点高中,爸爸很骄傲的告诉亲朋好友:都是我打进重点高中的。所以一直到现在爸爸仍然继续着他的棍棒教育。
这是一个被暴力催眠的家庭,最让人感到悲哀的不是爸爸的施暴而是被暴力催眠的孩子。
孩子在暴力的威慑下,不仅屈服于暴力还认同着暴力,依赖于暴力,他就是靠爸爸的暴力来学习,靠暴力来“自律”,靠暴力来驱动,他为成绩而学,为避免爸爸的暴力而学,这似乎是他生活的全部。以至于连自己脸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都浑然不知,连自己变成了一台没有表情的学习机器都毫无觉察,就连他自己的强迫症状也是我问到的时候,他才意识到经常有。
心理问题如此突出的孩子,生活中除了学习什么都没有,没有自我的参与,没有了生活的体验,没有了思考与想象,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像一个木偶一样被爸爸的鞭子控制着,僵硬呆板的表情是因为灵魂被剥夺心灵被侵占。没有自己心智主动参与的认知、推理、分析、记忆等活动的运行,是没有任何效率与创造的。
我联系到了这位男生的父母,一提及孩子,妈妈忍不住的哭泣,一直低着头。爸爸很精神,儿子长得很像爸爸,爸爸穿戴干净整齐,谈吐间透着果敢聪明,看起来很要强,也很能干,一点不像干粗活的人。我告诉他们孩子的情况,吃饭需要咀嚼,咀嚼就会发出“吧唧”声,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不让孩子吃饭“吧唧”,那就会出现脸部肌肉的“吧唧”,这是对抗自然需求的另一种动作补偿。你是想要孩子正常的吃饭吧唧?还是想要脸部肌肉的异常“吧唧”?没想到做父母的竟然还没发现孩子脸部肌肉的抽动,至于表情麻木呆滞,强迫症等那就更不了解了。
在父母的眼里或许成绩是最重要的,孩子这个“人”不重要,孩子的感受、需求及情感就更扯不到议事日程了。
后来这位男生的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议,懂得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吃饭不再有过分的要求,孩子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学习考试也由自己管,爸爸不再过问孩子的成绩,相信孩子能管好自己,承认自己不懂教育,对暴力的管教孩子表示歉意,并表示支持孩子做自己,我让他们拥抱了孩子,表达了对孩子的爱与理解。
我给这位男生又做了几次调整,帮助其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大胆的活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拥抱自己身上出现的所有问题,继续做喜欢的篮球运动,主动和同学交往,体验交流互动的乐趣。允许自己出错,允许“放纵”,允许失误。
又加了几次有背景音乐的冥想放松训练,这位男生的身体慢慢舒展放松了,紧张的肌肉变得柔软了,干涸多年的心灵有了情感的流动,脸部抽动明显减轻,脸上也有了羞涩与笑容,青春的活力慢慢彰显,强迫症状发生的频率也慢慢下降,学习成绩突破前一百名,进入到了前五十名。他的成绩肯定还会随着心理健康与自我整合水平的提升继续上升,完全有可能再创他的辉煌(前三名)
还有一些老师也和这位爸爸一样,保持着传统的棍棒教育,上课很威严,总是板着一张脸,学生都很紧张。因为太紧张,学生感觉大脑动的很慢,老师一提问就蒙了,回答问题很容易出错。一旦出错,老师会在全班同学面前骂“笨的像猪一样”,拿书打学生的头或直接扔粉笔。因为害怕这样的老师,学生对这门课也很恐惧,不管怎么努力成绩也上不去。
学习的主体是人,人出问题了,心理结构破坏了,人还能正常学习吗?成绩靠什么来提升?
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除了父母给予孩子的智商外,90%以上是心理因素(这个数据是我在心理辅导案例中粗略统计出来的)。
多项硕究表明: 在同等智商下,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为什么至今仍有一些家长与老师对暴力管教津津乐道呢?
1. 暴力管教立竿见影,短平快,成本少,见效快,施暴者看见被施暴者很快屈从并降服,内心有一种征服感和成就感,这种“胜利”会强化施暴行为。
2. 这是施暴者为自己不学习、不改变和不成长找借口,竞争攀比滋生出的浮躁与功利心,让人更加喜欢投机取巧,很多人已经停止了终身性的学习,守着老本混日子。
3. 在家长要成绩,领导要政绩的压力下,学校只能偏重教成绩而轻视育人心,重结果,轻过程。在“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价值导向下,暴力手段最省心。
4. 只顾眼前效果,不管孩子将来是否健康?是否成“人”?是否发展?是否幸福?只要能考入大学就万事大吉,功劳卓著。
5. 总认为孩子是打不坏的,没有像心理学家说的那么脆弱,也不像教育专家讲的那么严重,孩子伤心过后依然活奔乱跳。这些只看到表象,不注重内在的家长老师们,很明显是在为自己开脱。
所以在以上诸多原因的驱使下,才使得暴力管教始终有肥沃的土壤生存。
家长与老师们:不要在功利驱使下图一时之快,对孩子或学生施暴,这个表面看似立竿见影,短期效果很好的“教育”,其实对孩子的伤害很深,尤其是长期被施暴的孩子,要么变得低价值感,在心理学上又称为“习得性无力感”。其表现为没有自信,懦弱屈从,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墨守陈规,不敢尝试任何新的事物,严重者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及人格扭曲,影响孩子的生命质量与事业成功。要么变得低自尊,让孩子没有了羞耻感,对任何褒贬都无所谓,对任何奖惩都无动于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就是我们老师常说的像“滚刀肉”,“软硬不吃,刀枪不入”一类的学生。要么心生仇恨和敌意,变得暴戾恣睢,以暴泄愤,习得一种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者伤及老师、家人及同学。使得弑母、弑师及杀友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深重的灾难。
从上面的案例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暴力不但不会使成绩持久上长升,而且还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伤害自己及他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如果您真的爱孩子,爱学生,为孩子(学生)的一生着想和负责,我建议家长及老师放弃简单粗暴的野蛮行为,尊重并相信教育科学,遵循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及积极心理学理念。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向上向善的本能与欲望,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德与能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强化优点,并不断发现孩子新的能力与特长,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价值,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擅长及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向着自己的目标出发。
当我们给孩子营造了积极温暖的心理氛围,我们的孩子就会在自己的基础上腾飞,飞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