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讲述一个传奇女人的人生故事,她的传奇之处并不在于她拥有多少财富,有多大的艺术成就,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她的确是人们眼中的,走上了人生巅峰,不仅获得了幸福美满的爱情,个人和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功,并且拥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但是别人再成功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对吧,而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一个女人,她是怎么样面对人生怎么样去耕耘自己的人生,怎么面对生活,也就是我们能从她的身上学到些什么精神,她的人生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杨慧姗是谁
先简单介绍下她的背景情况,她叫杨惠姗,出生台湾父亲是军中翻译官后来当了教师,杨惠姗的童年时代是跟随父亲职务调动,转学了好几所学校,在台北,花莲,高雄,嘉义都留下过足迹,杨慧姗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哥哥姐姐,从小也是很受宠爱,她小时候体育和绘画比较突出,上高中时候,也和别的死读书的孩子不一样,比较爱运动注重锻炼,不仅增加运动量,还强迫自己冬天洗冷水澡,盖很薄的被子,她说她当时对自己的要求是吃八分饱,穿七分暖,杨慧姗的哥哥说,初一到初二杨慧姗长了十二公分,天天在操场跑,晒得黑,一个暑假就长高了好多,大学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台湾静宜大学外文系,她乐于当一个穷大学生,上学时候要转两趟公交车,她只坐一趟,然后就是走路去学校,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搭乘公交车上,大二暑假有一次坐公交车,车上人多时候上来一对父子,杨慧姗让小孩和自己坐,在和小孩父亲聊天,才知道他是台视的制作人,叫王中平,但是当时只是闲聊,杨慧姗并没有放在心上,大三时候,杨慧姗报考待遇不错的空姐却没有考上,这时候之前公交车认识的电视制作人王中平打电话邀请她进入电视圈,当时暑假也很长,杨慧姗就是觉得好玩,刚开始是类似跑龙套,起起伏伏杨慧姗也不是很有把握,几次想退出的时候,又有个新的广告进来,电视台看了广告觉得很不错,又邀请接拍电视,然后就一直留在影视圈,所以杨慧姗进入演艺圈其实是非常偶然的,她家里人思想开明也很支持她的事业,杨慧姗的父亲因为外形比较好,还会和杨慧姗一块去演,1976年原本在电视和广告圈发展的杨慧姗转战电影大荧幕,在林青霞、秦祥林主演的电影文艺爱情电影《明天二十岁》担任女配角,杨慧姗接下来的片约都是武侠打斗,直到1978年,接拍蔡扬名执导的《错误的第一步》《清晨六点枪声》让外形好,身材高挑的她迅速蹿红,名声大燥,成为票房保证,杨慧姗也晋升为社会写实片的主流演员,有很多卖座的电影像《赌王斗千王》等等,赌片杨慧姗算是行业前辈,后面的赌片香港的《赌神》都是后面的一波。杨慧姗的片酬也翻了好几倍,创下了一年接演22部电影,同时轧11部片的记录,成为性感女神的代名词,和蔡扬名导演合作长达6年,拍过7部电影,杨慧姗和蔡导演因戏生情,直到1983年,因为已有老婆孩子的蔡扬名老婆再度怀孕,杨慧姗决定走出这段感情,半年时间消失于银幕,1983年6月,杨慧姗重返影坛,这时候的她希望摆脱人们对她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印象,谢绝所有武打戏和社会写实片的邀约,这时候杨慧姗戏路彻底改变,1984年拍完导演张佩成《小逃犯》之后,被片商选中,出演白先勇小说改编的电影《玉卿嫂》女主角。
因为爱情
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也就是玉卿嫂这部电影,让杨慧姗遇到了此后一生的人生伴侣张毅,如今他们已经一同携手走过了三十多年的人生岁月,但是在最初见面的时候,场面却一度非常尴尬,在电影《玉卿嫂》中,杨慧姗作为戏里的女主角,遭到导演张毅的强烈反对,杨慧姗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功夫女星,由于参演了大量社会写实片黑社会片,性感妖艳的形象让她博得一个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称号,但对于一个文艺片的导演张毅,他认为杨慧姗并不符合剧中玉卿嫂典雅婉约的形象,他觉得一个十年拍了一百多部武打片,这哪叫演员呢也看不到演技在哪,张毅想杨慧姗也就是个花瓶,他问杨慧姗,你看过玉卿嫂吗,杨慧姗说,没有,张毅于是决定,一个星期让她知难而退做不下去,张毅和他的小团队开始刁难杨慧姗,说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你做吧,然后冷艳旁观,都说这样不对,那样不对,然而这并没有让杨慧姗心生退意,反而琢磨出精湛的演技,有主持人问杨慧姗当时觉得导演怎么样,是不是很凶,杨慧姗说,并没有我觉得导演很帅哦,她还对张毅说,你是学电影科班的,但是电影对我来说,我是靠这120部电影,每一部我把它当成学习,学到今天的,我是边做边学,因为他们付钱给我让我学习,所以不管导演让我做什么我都努力做好。在导演张毅看来的疯狂的无知的没价值的电影,对杨慧姗是一种学习,这样的说法张毅当时是接受的,因为这也代表了一种人生的态度,此后长时间密切合作,两人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一开始的互不理解到互相欣赏,互生感情,他们合作的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杨慧姗凭借《玉卿嫂》成为当年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此后1985年两人继续合作张毅妻子萧飒的小说《霞飞之家》改编电影《我就这样过了一生》该片荣获金马奖多项大奖,张毅成为金马奖最佳导演,杨慧姗成为金马奖影后,加上1984年《小逃犯》让她荣获金马影后,杨慧姗成为台湾电影史上第一位连庄的金马影后。
也许我们已经料到,这必然也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感情,虽然在电影事业上完美合作,然而却为为张毅萧飒夫妻两人的感情危机埋下了伏笔,从理性上,张毅当然要顾念家庭顾念多年的夫妻情分顾念年幼的女儿,然而从感性上,他却不能说服自己,和所有的婚外情一样,一个男人的纠结变成两个女人的博弈,张毅是一个才华横溢自命不凡的导演,杨慧姗是一个著名的女演员,张毅的妻子萧飒是一个才女作家,十七岁便以文学天才少女的姿态成名,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共12本,作品多次获奖曾三次入选台湾《年度小说选》受到不少佳评,其中,张毅执导电影《我就这样过了一生》就是改编自萧飒小说《霞飞之家》,张毅萧飒杨慧姗在这部电影中分别以导演,编剧,女主角身份合作,他们被合称为台湾电影界的“铁三角”组合,1986年三个人再度携手拍摄《我的爱》,谁也没想到这将成为他们此生最后一部电影。在故事的最后,张毅和萧飒协议离婚后,萧飒选择了一种最决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和绝望,以一种毁灭性的方式报答这段无望的感情,以最后的声明捍卫一个女人的自尊,她在报纸全篇幅登出了文章《写给前夫的一封信》。
此信发表在中国时报上,顿时引起舆论哗然,全社会都同情萧飒,张毅成了千夫所指的负心汉,杨慧姗被指责为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在两人电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这样的负面新闻无疑给两人的公众形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两人都承受者巨大的舆论压力,张毅曾说想要拍出动人的电影势必投入深刻的情感,电影是灵魂的冒险,也许对于这段感情张毅心中早有答案,但是他们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面对公众面对媒体他们没有一句抗辩的话,因为一开口就是错,萧飒曾写到“小说就是人生,总也无可奈何”,婚变以后,她从此沉寂,一代才女就这样甘愿沦落,而再不愿被人们记起,有人说,爱的越深伤的越重,萧飒也许就是这样,所以反而更加会让人同情,可是就像萧飒的信里面写的她为了爱,爱得失去自我,整个身心都为了家庭为了丈夫不曾停歇一刻这是不是才是真正的悲剧呢,所以当失去的时候那会那么痛。
杨慧姗此人
而对于张毅杨慧姗,当事过境迁生活还要继续,他们希望能一起走出过去的阴霾,坦然面对,共同携手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的明天,任何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是从两个人开始的,而现在的他们两也许就是这样的心情,爱情让他们相信,只要拥有彼此就拥有了全世界,那么以后一起做任何事情只要两个人同心协力,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呢?这的确是爱的理想主义,不过,我们在以后张毅和杨慧姗两人的访谈节目中也能看到这一点,杨慧姗曾一脸幸福的说:“对我来讲,做什么都可以,做任何事情都是,只要旁边有这个人在。”
此后他们收拾心情重新出发,出人意外的是两人并没有选择继续做电影,反而在1986年拍完最后一部电影《我的爱》之后双双同时退出影坛,他们要选择张毅和杨慧姗的人生,他们也要创造张毅和杨慧姗的人生,对于张毅来说,肯定不仅是因为感情事件被迫退出影坛,因为他们完全有实力继续拍电影,他一定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他曾经说过,在当时的台湾电影环境的受限,他自己心里对电影有一些不安,电影是个巨大产业拍摄发行电影检查票房很多环节很难把控,而杨慧姗作为一个电影女演员,在电影事业的发展黄金岁月是有限的,他考虑的是两人长远的发展和所创造的永恒价值,而电影似乎很难达到他们的理想状态,能设身处地的为一个女人的未来考虑,不是每个男人都做得到的,怪不得杨慧姗每次在他面前永远都是一副很有安全感的小女人模样,他通过电影对杨慧姗个人的了解让他看到这个被称作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女人背后深藏的真正的潜力和闪光点,他是真的懂杨慧姗,懂得她的与众不同和特别,也懂得这样的特别之处会成就一个真正的杨慧姗,在此前的电影合作中,张毅很明显看到这一点。
在拍摄电影《我就这样过了一生》时候,杨慧姗饰演的女主角由于从年轻演到老,除了经历未婚、已婚、怀孕、生子、中年、老年等几个人生阶段,还有结婚生子的桥段,张毅为求逼真提出要求让杨慧姗在三个月内增胖二十公斤,这对一个女演员几乎是残酷的要求,万一瘦不回来怎么办?伤了身体怎么办?哪有人肯为一部片子拿自己这么开玩笑?但是张毅有他的理由,出身社会写实片杨慧姗在各种暴力美学题材电影里面,性感妖艳的形象让她博得一个天使的面孔魔鬼身材的封号,张毅说只有彻底打破这样的迷思,破除这样的诨号,才能用演技证明自己,杨慧姗想都没想就说太好了,这期间,张毅指定一个女孩子专门盯着杨慧姗,“只要她醒着的时候,每半个小时就给她吃一顿”才刚刚吞下一大块蛋糕,立刻端上来一碗奶油拌饭,牛排吃完了,再塞块巧克力,吞不下也得吞,吐多少再吃进去多少~3个月期间,杨慧姗足足增胖22公斤,更恐怖的是,23天后要出席金马奖颁奖典礼,这个坚毅的女子,又开始魔鬼减重计划,每天只喝白开水和蔬菜汤,这部电影未演已经先轰动,也让他们荣获金马奖最高荣誉。
还有在《玉卿嫂》里面有一场戏,玉卿嫂为情所伤,独自坐在梳妆台前拔白头发,一根、一根,丢到火炉里去烧,表现一个寡妇歇斯底里、同归于尽的悲绝,导演要求的画面是玉卿嫂下意识身手去摸火,在张毅求真的原则下,火盆里是货真价实的炭火,不是好莱坞用的特效“冷火”,开拍时,杨慧姗手接近炭火的程度让所有人都暂停呼吸,导演大喊卡,杨慧姗若无其事的出镜,几个不信邪的小伙决定以身试火,烫的哇哇大叫,连吹带甩。
敲定女主角之后,张毅还存着心演不好就换人,特别不满意杨慧姗的两道深眉,不像典雅婉约的玉卿嫂,杨慧姗听到后,二话不说,把眉毛剃了“需要什么样的眉毛,导演你自己画好了”
在杨慧姗十几年的演绎生涯这样的故事多不胜数,和她合作过的女星林青霞、叶倩文曾经向记者说:“杨慧姗好像没有痛经似的”,她从没骑过摩托车,在一个节目中导演要求骑重型摩托车野狼125,在一个窄窄的堤防上奔驰,下面满是石头的河床,她加足油门向前冲,结果车翻人倒。
朋友好言相劝:犯不着为了拍戏这样牺牲,杨慧姗却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只想把自己工作做好,即使用最笨的方法”也有人嘲笑,拍的全都是些烂片,但她却很珍惜这些烂片,导演让做什么尽最大努力去做,张毅觉得杨慧姗是在搏命演出,近乎神经病有悲剧性倾向,拍戏生死相许的投入,她赚的是血汗钱,以前她觉得理所当然的事,经过张毅的挖掘,她才知道那是她的优点特点,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遇到张毅好比千里马遇到伯乐,杨慧姗说按照他的话做就能把事情做好,张毅的完美主义态度也深深触动了杨慧姗,杨慧姗说张毅是带给她最多电影精神的导演,开发了她的潜能,认识张毅之前几乎没什么思想,脑袋里不知道想什么,她觉得张毅很特别,常常有新的思考角度,“而且讲出来一定有一套完整的道理”,杨慧姗推掉其它片约,把自己还原为一块空白画布,让导演张毅在其上尽情挥洒,经过张毅的引导,她在表演艺术上的爆发力上升到巅峰。
张毅觉得,杨慧姗是一块璞玉,像她这样的特质,给她一个舞台可以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杨慧姗也许是够笨,但是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持续的意志和韧性上,几乎没有人可以比得上,张毅曾比喻说,只要在她面前画一条跑道,不管这跑道有多长,她都能跑完。
闻天祥在《影迷藏宝图》一书中评论说:“我从来没有为一个演员的表演如此感动过,原来电影演员也能有那么丰富的表演层次~杨慧姗是第一个用演技让我崇拜的演员~偶像明星或许可能江山代有人才出,完美的演员却是可遇不可求,杨慧姗从1984到1986年的演出成绩,可能是大部分演员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领域”
张毅越来越敬重杨慧姗敬业毅力执着,张毅说如果继续做电影当然好,虽然也会有辛苦,但是在当时他考虑的却是,难道只有电影可以做吗?但是此时的他们还并不清楚未来应该做什么,在这段空档期,杨慧姗曾回顾说她有想过种花养花,因为她喜欢花,或许也有其它想法,虽然还不清楚要做什么,但他们都隐约有一种共通的心意,都希望找一件事,安静下来,专心去做,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所创造的东西必须能有永恒绝对的价值,而这价值一定是与文化和价值息息相关。
走进琉璃世界
也是很偶然的,在他们拍摄最后一部戏《我的爱》,由于电影里面男主角是做艺术品生意,张毅去精品店借了许多玻璃艺术品做陈设,杨慧姗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材质艺术品就被它迷住了,好像可以看到它们内心的感觉,以前她以为玻璃就是酒杯花瓶之类,但是这些水晶玻璃艺术品出自国际大师之手给人很不一样的感受,巧合的是《我的爱》男主角王侠军,是张毅的同窗好友,他导演完一部不卖座的电影后赴美进修工业设计,期间接触到玻璃吹制,数月后回国,再一次老友聚会中聊起来,王侠军说到,许多国家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玻璃艺术品,然而中国没有,这对文化敏感的张毅有很大的吸引力,张毅说,他可以预见每走一步就是一片空白,虽然当时是不知天高地厚,朋友也泼冷水,人家法国人干了200年,你们半路出家就想搞,人家法国人不白混了,但是张毅还是觉得以杨慧姗的坚持和执着的性格,把她放到任何空间都应该会有一片完整的天空,所以当他对杨慧姗说也许我们可以用琉璃做创作作为后半生的发展,杨慧姗马上回答说好啊,张毅坦诚他在赌的是杨慧姗这个人,考验她是不是像我看到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考验自己的判断,杨慧姗问张毅,你觉得这个做多久可以有个基础,张毅说半年吧,大概投资15万应该就可以,然而他们后来万万没有想到三年半的时间,抵押了所有能抵押的房子之后,依然负债七千五百万,利息都快缴不出来,他们几乎倾家荡产摸索脱蜡铸造这个工艺技法,炉子里面烧出来的东西却只有绝望,后来在日本展出几件勉强凑出来的作品,却听人说起,在中国西汉就有这种工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里的琉璃耳杯,距今至少2100年,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他们更觉得身上多了一份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原来琉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曾有悠久的历史,而他们要续写的故事有个古老的名字叫中国琉璃,让现代人重新目睹封尘千年的琉璃之美,让东方哲学文化透过琉璃这个材质讲述我们国人自己的故事和人生,所以当杨慧姗读到佛教《药师琉璃本愿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唐代白居易诗句“彩云易散琉璃脆,人间好事不长久”仿佛找到琉璃文化与生命的根,而琉璃材质本身的透明脆弱易碎,相比其它材质更能够表达出神入化的意境。
虽然从电影到琉璃他们从事了截然不同的事业,然而,对张毅来说,电影是讲述人生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琉璃也是同样用材质讲述人生,他们希望透过琉璃传递的是东方人的文化和价值,否则一个玻璃做得再漂亮也没有意义,从前张毅是杨慧姗的导演,杨慧姗是张毅的演员,现在,在他们的琉璃世界,他们依然互相配合,张毅是思想理念的源头,杨慧姗是坚毅的实践者,张毅曾说,他们每个人都缺少对方身上的那种特质, 而且缺的很厉害,张毅擅长文字语言思想,杨慧姗喜欢用行动和作品说话,张毅给杨慧姗主题和空间,而杨慧姗用她自己的方式用琉璃演绎构思创作,如果这个过程有偏差,张毅也会及时修正方向,两个人就这样一路走来,杨慧姗对张毅既信任又依赖,她说:“无论做什么东西,只要跟他说,马上就会帮我找来所有的资料,买所有的书,无论多贵,基本上他放手让我自己去构思,偶尔给我一些建议和看法”,张毅甘居幕后,把杨慧姗推进光环中央,杨慧姗曾说,张毅是我的字典是我的宝库,她真的佩服张毅什么都懂,每次帮助排忧解难都不忘谄媚一番,你好棒,我好崇拜你。
张毅曾打趣说:“她比较歹命,做很辛苦啊,我只要动嘴说就好了”杨慧姗补充说:“我从来也不觉得吃亏了呀”张毅妈妈曾取笑两个人:“这么大两个人,好像天天都在谈恋爱”
作为爱人同志,他们从1987年创业创立琉璃工房初始就有着共通的默契,他们是生命共同体,虽然生活中难免矛盾争执,但是不管怎么吵也不会分开,那就继续吵,可以把吵当成一种沟通方式,很多事情以前冷战几天现在可以缩短到几个小时争取缩短到一小时,随着时间增加两人更多了一份默契,不管心情怎样,生活中几十年年张毅每天早上却都会杨慧姗准备一杯营养蔬果汁从不间断。
有段时间,朋友建议说,琉璃工房现在已非草创时期,必须更有效运用人力资源,董事长,总经理不应该天天同进同出,“好像两个人做一个人的事情”朋友一番好意,姑且从善如流吧,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杨慧姗一个人在工作室,魂不守舍,“好像掉了什么东西似的”张毅一个月在外面跑,也仿佛处于“漫步月球的失重状态”难怪没几天,又恢复形影不离,有人问,每天你侬我侬,二十四小时工作在一起,会不会腻,公私怎么分清,眉眼弯弯飞舞,像开玩笑,张毅脱口而出:“我们根本公私不分”杨慧姗的回答比较实际:“不错,一般婚姻专家都建议夫妻要有独立空间,一般人也不愿意和另一半在同一个公司上班,但是我认为人生短短数十寒暑,能和心爱的人时刻相伴,是一种莫大的福分,应该好好珍惜才是”。
一代琉璃大师
遇到张毅之后,杨慧姗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电影事业上她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这一次,张毅一不小心带她进入这个看似光怪陆离的琉璃世界,已身处中年的他们无知无畏,贸然转向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台湾媒体一度发文调侃,一个金马导演和一个金马影后做玻璃去了,也有很多人戏谑,他们做做玩一玩就会回来,但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不仅从此再没有回头,而且这一做就已经将近三十年,1987年6月,导演张毅演员杨慧姗美术设计王侠军道具张大洲还有影迷陶惠萍陈绣云王秀娟一共7个玻璃外行人在台北成立中国现代水晶公司,一开始他们并不需要自己动手做,而是做好设计交给玻璃厂加工烧制完成,跑了几家琉璃厂,烧制成品全都不符合期待,随后1988年买下莺歌玻璃厂改名琉璃工房,张毅负责了全部运营谋略,杨慧姗专注于创作,当年他摸索什么才是琉璃工房生存的核心价值,反复思考之后他写了两个字,诚意,对于杨慧姗来说,她坚信能做出来,因为她说别人都做过的,我们只是不知道答案而已,说得多么轻巧啊,他们接手玻璃厂后,一开始根本看不懂各种控制仪表,但是当他们在众多玻璃工艺中终于选定脱蜡铸造发来创作时,买下的窑炉根本不能满足需求,这是所有的玻璃工艺中最复杂最耗费的一种工艺,全世界只有法国一家拥有独家技术的脱蜡铸造法,张毅杨慧姗找到了这家公司,希望能够学习制作琉璃的这门技术,很直接的,他们被拒绝了,人家根本不愿意教他们,他们就自己研究,后来经过很多年,这家法国公司在市场上被收购了好多次,而琉璃工房却一路走到现在,张毅曾经说,我最大的资源是杨慧姗,当我们身边上其它资源全都谢家丢盔怨言四起,但是杨慧姗还是在坚持,还是在跑的,创业时七人全都是电影出身,对于琉璃制作一无所知,只能土法炼钢,不断试验,但每天打开窑炉看到的都是玻璃碎片和石膏灰烬,每烧一件坏一件,依然不断尝试各种技法,1989年2月,杨慧姗和张毅决定将琉璃工房搬迁到景色优美的淡水,并斥资上千万添购新的锅炉和仪器,但没想到接下来的研发过程,光是消耗琉璃粉和耐火石膏等原料再烧掉几千万,将两人积蓄消耗殆尽,他们不愿放弃开始向亲友周转也陆续卖掉3栋房子,抵押六笔房地产,并向银行贷款,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加上每个月都要偿还贷款两人捉襟见肘,经济陷入困境,短短三年半已经负债七千五百万。
此时的杨慧姗洗净铅华,当年的豪车宾士变成货车交通车去买菜给大伙做饭,杨慧姗从第一件作品用土块开始揉捏佛头,完全不懂她就一直看伙伴怎么雕塑怎么做,虽然从没做过,杨慧姗却做得很开心,真正投入之前,张毅希望杨慧姗了解这个行业是真正用下半生去做的,他们来到纽约的一个玻璃艺廊,杨慧姗回忆说,那是我此生第一次亲眼看见那么美的玻璃艺术品,杨慧姗细细看每一个作品,绕着作品360度看,被每一个细节所感动,四下环顾无人还忍不住偷偷摸一下,张毅在对面咖啡厅坐下等着,她看的太投入以至完全忘记时间,直到艺廊工作人员提醒:“对不起小姐,我们打烊了”那次她收藏了她此生最重要的一件玻璃艺术品A City,虽然价格不菲,但张毅称,这个作品带给我们的想象力幻觉美好是没有办法计价的,简单材质经过想象变成那样的作品,对我们很大的激励,是我们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源源不断的原动力,三十年修行,从第一个作品到现在的作品,这是一个漫长而极度辛苦的历程,在一千四百度高温的窑炉里,室温也经常40度,有一次杨慧姗正进行吹制,因为用力不平均,钢制吹管上的玻璃溶液因为地心引力好像快要变形了,情急之下,本能用手去抓,手掌立刻烫下一大块皮,但此时还不能撒手扔下吹管,否则功亏一篑,她的头发越剪越短,因为太长容易着火,技术上无知让他们每一步摸索都吃尽苦头,研究脱蜡铸造法,他们甚至自己动手烧蜡烛,张毅说现在想起来非常可笑,其实光工业蜡烛就有十多种,但当时却很认真摸索,那时很多关键技术还不成熟,经验都是一次次微调,甚至从可怕的失败中学来的,也会发生一些不明原因的惨案,譬如有一次洗完水塔,发觉从徐冷窑烧出来的琉璃颜色发黑,或是一烧就产生奇怪的黑烟,后来才知道,因为刚洗过水塔,水里含有盐分,用这种水混合石膏,结果惨不忍睹,更离谱的是,书上说必须加一些“纤维”增加石膏透气性,他们真的去找了一些干牛粪放进去烧~虽然之前耗费巨资在美国玻璃实验室努力学习,但其实该实验室的脱蜡制造工艺还很浅薄,很多关键问题仍然不能突破,他们在“前无古人”的情况下,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受了多少挫折打击,琉璃工艺需要极度精确稳定的烧制时间、温度,然而他们都没有理工背景,并不了解哪一种玻璃原料熔点高,哪一种熔点低,多大作品要烧多久,温度上升的速度、下降的速度怎么控制,还有所谓的“膨胀系数”“收缩率”,杨慧姗拿出拍电影时候拼命的精神,除了研究大量书籍,还不断亲自动手操作,平均一天睡不到3小时,还都是在车上睡,经常,好不容易完成十道以上工序,放入徐冷窑中去烧结,但要么是温度太低,原料无法融解,流不进模子的细节里,要么是温度太高,原料“咬模子”,根本拆不下来,徐冷时间控制不好,开炉就会看到一炉碎玻璃,以至于大家都不敢开炉子,哄杨姐开,说杨慧姗手气比较好,现在在他们淡水的琉璃工房后面后院有一大片全都是报废的玻璃残渣,当年设备不完善,没有电脑控温仪,全靠人工观测,他们还不知道有搅拌机,不知道有振动机,全靠手动操作,炉子,研磨设备,喷砂机都是慢慢摸索,前3年半,7500万元的投资中,消耗在耐火石膏上的,大约就超过6000万元,虽然耐火石膏技术关键不过就在水分和石膏粉的比例而已,可是当时没人知道这个“神奇配方”,只能一次次试错,有时候水分太少,模子很快干裂,如果太湿,水分蒸发流到四面电热圈上,结果整个炉子冒黑烟,释出一股很强的硫酸气,又酸又辣,呛得人睁不开眼,有时候炉子内壁可以耐1600度高温的耐火砖都会被腐蚀穿透,满炉子焦黑,不但作品毁了,窑炉也完了,虽然这样烧毁了几百万的窑炉,但整个台湾就他们从事脱蜡精铸艺术玻璃,根本求助无门,接二连三的失败加上经济负担,大家都哀求张毅不要再试这种石膏了,只有杨慧姗不愿放弃,她让精通英文的父亲。把书上有关耐火石膏与水比例的那部分,换算成她可以掌握的计量单位,这几张纸随时钉在工作台上,一点点加、一点点减,终于烧出第一件成功的作品,此时琉璃工房已经创业三年半,清华大学教授杜正恭说:“你运气不错,理论上,应该在3年之内就赔光所有的钱,关闭了事”,工作上稍有差池发生意外工伤都有可能。
杨慧姗逐渐掌握到如何控制锅炉温度和烧制时间,以及避免琉璃在降温的时候碎裂,尽管成功率不到两成,但作品已经陆续问世,1990年杨慧姗在台北举办第一次展览,展出的八十件作品中,有七十多件被人出价收藏,琉璃工房终于有了第一笔收入,杨慧姗的三哥说:“杨慧姗很奇怪,她做什么事情都很坚持,而且有始有终,这是她的个性,我们有时候看到不对就算了,她不是,她是一直再坚持下去,她就不相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难倒她那种。”台湾首展让杨慧姗信心大增,接下来三年,除了持续创作,也陆续到日本美国和意大利参展,琉璃工房逐渐打开国际市场,但新的挑战接踵而来,1994年合伙人之一的王侠军由于理念不合而离开,并自创品牌,和杨慧姗打对台,在市场瓜分,营收下降情况下,1996年杨慧姗为了突破现在的思想框架和创作潘丽,决定前往中国敦煌石窟,找寻新的灵感和方向,一趟敦煌之旅,让杨慧姗的心灵获得沉淀,创作灵感不断涌现,但接下来,负责营运的张毅在中国病倒了,上海的华山医院,还一度发出病危通知,心肌梗赛来得很突然,杨慧姗整个人一下子觉得空的无所适从,杨慧姗一直哭说当时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还是要一起工作,于是带着工具在医院守着张毅继续做,此后张毅恢复健康,琉璃工房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不仅在亚洲美国和欧洲陆续成立艺廊,杨慧姗的创作实力也受到肯定,2005年开始陆续获邀到美国日本和法国的博物馆担任示范教习,康宁博物馆请她去当讲师是用英文去教全世界的小朋友做脱蜡铸造,请她做常驻艺术家做一年,张毅说,一年,我们没有那个空闲时间,创作成习惯的杨慧姗,经常一动工就不眠不休,导致2010年左耳失聪,但杨慧姗并没有放慢脚步,2011年,她接受台湾佛光山邀请,设计制作一个千手观音,历时半年,高达两米多多的作品完成了,杨慧姗竟然决定重新做,她看了效果说不行,在空间里面这个千手观音看起来太小了,然后她决定重做一个三米多的千手观音,当时时间只剩下一个多月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完成,并且列举了22个不可能的请求书交给杨慧姗,杨慧姗看了一下就放进抽屉,对于杨慧姗一旦决定,不管任何困难,都想办法去做,怎么做杨慧姗相信过程观音会告诉我,杨慧姗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几乎不眠不休,最多回去换个衣服洗个澡,3个团队一起分成三班制,伙伴有休息,杨慧姗没有休息,摔过几次造成脚伤,每天都不要睡觉,就眯一下二三十分钟,接着做,脚肿的像象腿一样,38天后运到佛陀纪念馆,又工作18天,全天候工作,张毅说在这个过程杨慧姗的生命得到最大的肯定,这是意志完成的,不是生命完成的,他每天晚上醒过来就看,杨慧姗3点没回来4点没回来7点没回来9点没回来,第二天又是,周而复始,他说都做好了心理准备,有一天晚上万一伙伴打电话来对不起,执行长,董事长走了,但杨慧姗却说过程对我来讲,观想佛菩萨的美不会觉得累,不会辛苦,张毅说创作的人在创作工作上,劝下了也不能劝,张毅担心杨慧姗的身体支撑不住,但他很清楚创作的人生命最大的意义是那个创作过程,甚至不是那个结果,不会有人体悟那个创作乐趣,我们看到的是作品结果,但是创作过程是个人最美好的体验,虽然期待杨慧姗顺利健康,但是万一不健康又怎样,所以要珍惜每一刻。2011年十二月十八日,一尊388公分高重达1200公斤的千手千眼观音完成了,星云大师称赞她是世界第一的佛像造像艺术家,从爱健走的小妹,社会片女打仔,演技精湛的影后,最后蜕变为专业的琉璃创作家,在每个领域都能攀上巅峰,成就极致。
到今天琉璃工房版图由台湾、上海、北京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直营店遍布全球,1878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中,有一位法国琉璃艺术家EMILE GALLE,这位艺术家主要以花为主题,惊艳了全世界,其中有一件作品叫法国玫瑰,更是让众人神往,而这位艺术家也是杨慧姗最重要的一个偶像,收藏过他无数的作品,当时技术上的缺陷,这位艺术家主要用吹制和热雕塑的方法,花朵一定要依附在瓶子上,没办法独立出瓶身,一百年后杨慧姗脱蜡铸造融合了吹制技法让花朵离开了瓶身可以立体绽放,让花活起来,一百多年前法国艺术家没有能完成的遗憾,一百多年后,在不同的时空里做到了,就像那朵法国玫瑰一样,这朵离开瓶身的花,将在人类的琉璃艺术史上永远美丽,这也是杨慧姗对这位琉璃艺术大师最深的敬意,2010年受聘去美国康宁博物馆,一个有着玻璃艺术界大英博物馆之称的地方,亲自教他们怎么烧出雕塑出美丽的琉璃。
杨慧姗曾说人的生命里充满了不安,在创作佛像过程里,我都必须去揣摩她的慈悲和智慧,长时间再这样的思绪里,真的给了我很大宁静,创作佛像没当成艺术活动,当它是生命的学习,1998年,杨慧姗选择复铸法诠释东方哲学内涵,法相气泡若有似无的空间,诠释出无常当下即是,在电影世界经历一百多种人生杨慧姗通过观察学习,如今创作成琉璃某个画面的停格,杨慧姗说人生每一个点挫折也是学习,这么多残缺的作品怎么穿起来,这么多瑕疵的佛像作品,杨慧姗觉得因为是佛像,舍不得销毁,就一个个放在那边,有一天杨慧姗说,这些佛像我要试试看,我要把它再熔一次,在熔的过程里面发现,如果熔的温度过高,佛像就消失了就没了,如果熔的过程里面加了一些处理,那些佛像就会若隐若现,我们可以另外调整,出现影像,呈现出若有若无变幻无穷的深远意境。2015年在法国艺术联合会主席邀请下,参加在巴黎大皇宫第二届精致工艺博览会双年展,这是这次唯一受邀展出的华人艺术家,法国人在上海看完杨慧姗所有的作品之后,选择了两个非常东方文化的系列参与展出,分别是无相无无相和再见菩提系列,东方琉璃艺术第一次在世界舞台绽放,作为在台湾的中国人,法国人选择的作品都是佛像系列,非常东方的艺术,他们疑惑法国人能理解这么东方的艺术作品吗,没想到西方人回答说这作品完全反映了今天西方社会的动荡不安,用琉璃艺术谈东方思想对生命的概念,无相无无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琉璃最能诠释这个部分,而这个琉璃作品也是一个试验过程,运用了脱蜡铸造法,浇筑法,佛像消失了,变成抽象的语言,想要传达的意境却实现了,从宗教想法出发融入自己的创作思想,探讨社会人生,所呈现的艺术作品给人带来很大的心灵震撼。
2011年年初三,劳累过度的杨慧姗早上起来耳鸣很厉害,朋友建议赶紧去医院打针,结果五天针,试过所有中医西医都治不好, 耳鸣的声音就像坏掉的电视机,为了忘掉痛苦,杨慧姗想象自己就像水月观音坐在岸边,听到那个涛声,生命的失序,她选择将这样的状态转化为创作,用很刺的铁丝网烧进琉璃,就像从琉璃佛像里面长出来的一层一层铁丝网,两种不相容的材质溶到一起,她把对人生的感悟融入作品,痛苦变成从身体长出来像云彩一样很美丽的东西,也代表人生痛苦不可避免,但依然可以和痛苦和平共处,甚至从痛苦中孕育出美好。
2015年4月16日,艺术家杨惠姗所创作的源于敦煌莫高窟元代壁画的2米高琉璃千手千眼观音首次亮相上海。这也是世界玻璃艺术史上,现存最大、最细致的佛像艺术作品。该作品耗资超过两千万元,历时4年,动员一百多位工艺师,4吨耐火石膏材,4吨琉璃晶质料,加上5米高特制窑炉精制而成,一路走来,杨慧姗遇到任何困难,杨慧姗从来没有说我不会我不做,所有才走到今天,烧制需要八个月不间断,专门为这个琉璃千手观音购置庞大的专门窑炉,打开窑炉是不是成功不知道,因为稍有差池琉璃碎裂就会变成次品,法国玻璃艺术家朋友说,法国不会再有这样的展览,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好了,用四年做一个雕塑,用8个月时间做一个窑炉,去做一件不知道要卖给谁,不知道投入了多少成本的作品,它还不一定成功。杨惠姗表示,她最终的“今生大愿”是希望烧制出一尊4.5米高的琉璃千手千眼观音。对杨惠姗来说,今生大愿,永不休止。
这座上海唯一的琉璃艺术博物馆,由台湾艺术家张毅、杨惠姗创办并设计。博物馆的外墙上攀附着两朵巨型金属网牡丹花,好似从琉璃中绽放出来:白天,花影静谧;入夜,花姿绚丽,呈现出浓郁的现代艺术意味。
从前电影界前辈李行导演曾经在他们的琉璃展览上深情的说,琉璃工房三十年不到有这样的成就,这是我打心底的佩服你们,我一直觉得很遗憾,一直还期盼你们琉璃工房能早一点结束,能继续再回到电影上,继续你们的电影创作,但是越来越觉得这希望很渺茫,所以我又想到你们两位是,一位是杰出的电影导演,一位是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我想最大的原因,你们能在三十年不到,有这样好的琉璃作品出来,我想最大的原因是你们是从电影出身,你们三十届,我希望我四十届还活着能参加你们的成就。
杨慧姗曾说世界上能有一个人愿意,给你生命那么大的篇幅,懂你,带你去走他觉得你可以走的那条路,给我一个跑道,让你看到这个世界,不然我会很封闭,如果没有到处去看这个世界,生命不会那么丰富,杨慧姗觉得遇到张毅自己是幸运的。
张毅曾对如今事业迷茫的青年说,杨慧姗的两次事业都不是她自己选择的,她是偶然进入影视业,做琉璃也是我的主意,但是她却能在每一项事业上,做到极致和完美,这种执着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幸福是一种心境
这一个近乎残酷的爱情故事的开始,谁也没有料到,竟能有一个近乎完美的童话般的结局,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张毅杨慧姗全都做到了,他们看似不可思议的传奇人生,实则又暗含顺理成章的圆满,三十年相厮守共患难,爱情却与日俱增,一个国际大师级艺术家,在张毅面前却是个会发嗲会撒娇的十足小女人,张毅很少直接表达对杨慧姗的爱,但是正是这种含蓄,反而越深刻越让人震动,有了张毅,杨慧姗可以信心满满的走上艺术创作之路,一个女人能在爱的呵护中幸福生活,如今杨慧姗对自己的专业充满自信,对国外琉璃艺术大师如数家珍,张毅引导杨慧姗每天固定阅读,杨慧姗说,以前没有阅读思考习惯,经验见识浅,跟傻瓜听天书一样,以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现在至少知道了自己不知道什么,多年的相处,张毅性情也有改变,以前脾气硬,现在更加宽厚,以前年少气盛恃才傲物,不平则鸣不吐不快,现在可以对一些事情不说话,以前为自己而活,现在为了爱他的和他爱的人,经历琉璃事业的历练,张毅杨慧姗的感情也如同在一千四百度高温的窑炉里重新淬炼过,愈发纯净动人,两个人共同的信仰,互补的个性,浓厚的感情,是爱人也是知己,他们用爱经营自己的人生也感染每一个人,繁华落尽见真醇,看尽电影世界的繁华走进一个未知的琉璃世界,再苦也不曾放弃,从一窍不通到国际琉璃艺术大师,他们走了三十年,还要继续走一辈子,一个人一次的成功也许是偶然,但是再度巨大成功背后却有某种必然性,一定是他们把自己人性性格当中最闪亮最发光最有价值的特质演绎到极致发挥到极致,才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了如此超俗不凡引人入胜动人心魄斑斓瑰丽的琉璃世界,虽然作为世界级的琉璃艺术品大师,我更想说的是,其实他们背后的人生远比电影更加精彩,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爱真实纯粹美好,她不仅赢得自己的人生,她同时用她的汗水劳动坚持智慧爱与慈悲征服了这个世界,杨慧姗的美,超越了一个演员一个影后一个艺术家,她的美不仅反映在她那梦幻般的琉璃作品中,也闪耀于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所有的光耀灿烂,从困惑里绽放;
所有的丰硕收货,从贫乏里成长;
心中的诚意是一切的生机;
相信,一切不可能都有可能。
真诚的爱过一个人
爱过一件事情
爱过付出过坚持过
这便是人生最盛大的绚烂
走进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探寻现象背后的男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