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五(1106)
吴正宪老师认为: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学段目标、教材编写建议、实施建议等,有助于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应该深入领会每一部分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与10个核心概念是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一领域的教学应把握最终的落脚点,比如: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承载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任务,首先要理解空间观念是什么,其次要在“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各个内容的教学中,体现空间观念的培养与落实。课程目标中对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不一样,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不一样。准确把握每一个目标行为动词的准确内涵,是制定课时目标的前提。
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
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读懂教材,真正领会编写意图,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数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的文化和历史等等。要系统梳理知识网络和数学思想网络,全面了解知识体系,明确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在教学时,很多老师参看其他版本的教材,通过对比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能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更全面,几套教材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
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全册教材中,选择若干个教学内容进行学生前测与分析,进行群体研究;也可以有意识地在班级中选择个别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进行个案研究;还可以通过作业、课堂观察、课后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当今的课堂,仅凭经验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研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