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简书一月有余,搜肠刮肚写了十几篇“豆腐干”短文,讲了一大通废话。看到简友一天一更、一天几更,内心𣎴胜惶恐。欣赏着别人深厚文学底蕴的美文,对比自己那干瘪的几句话,当真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人家已站在高山之巅,我却还在山脚下踌躇不前。一时间,写下去的信心明显不足,中途放弃、打退堂鼓的想法愈加强烈。
这一辈子太想成为一个“全知”、“全能”的人,样样都有点小兴趣,没有一样有坚持下去的恒心和行动,到头来什么都懂,就是不懂皮毛,无一样是可以拿出来示人的。也许我根本就不是这块料,又何必这样勉强自己?
索性不写了,一个人关起门来思索,静躺着反省。想想来简书的初衷,我是来学习的,我是来积累的,我是来打发无聊时光的,心态才从稍显凌乱走向慢慢安稳。一个理科生,一辈子与乏味枯燥的数字打交道,能憋岀几个字来也算难能可贵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几十年不看书,一生跌宕起伏,满腹故事想说与人听,说的门道没掌握,只有干着急的份。这说的门道没摸着,故事自然不动听,听的人也就门可罗雀,“门前冷落车马稀”了。行了万里之路,没读半卷之书,形如哑巴,诉不出苦,酸甜辣就更不用提了。
累积不够,便变得无话可讲,倘若满腹经纶了,自有不吐不快之时。别人厚积而薄发,难不成我还想薄积而厚发?每当这样阿Q一下自己,心就踏实了不少。
简友的文字良莠不齐,关注了几十个简友,拜读大作后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感觉的寥若辰星。于是,将简友过滤、筛选一遍,并非落选简友文学功底不如我,实是无暇顾及一一详细品读。一天几百篇新更文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我无一目十行神奇功夫,没让我本能的想要反复阅读的文字只有忍痛割爱了。打小老师就告诫过,这学习也得讲究方法和效率不是!
还是将主要时间和精力转向古、近代名家的作品,一遍又一遍的仔细看,书中涉及的不曾领略的典故在网上搜一搜,反刍咀嚼一番,消化吸收一下。不认识的字请教请教百度大师,将产生共鸣的章节、段落标注出来,记在笔记本上。茶余饭后再来揣磨读书笔记中的文字,就有一种原来吸烟时那饭后一支烟似的享受,实是心旷而神怡。
不得不承认,我阅读东西全凭个人喜好和习惯,读了一遍不过瘾,反复读过还保留原始兴致的是我心目中上品、极品,读一遍尚可,再读便觉索然寡味的只能弃之不顾了。
跳出原有的生活圈子,将自己融入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中去,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过去几十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筑围城,围城的墙越筑越高,远离了身边的人群,孤独了自己。将自己装进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里,越有钱的人越如此。住进独门独户的院子,出门装在四轮铁壳内,来往交流那么有限的几个人。感觉生活越来越单一、孤独、落寞。我本芸芸众生一员,只有回到芸芸众生中去,生活才会丰富、热闹、滋润起来。
听朋友说,有钱人都改步行、骑行、地铁、公交出行了。豪宅、豪车,深居简出,有些坐牢的感觉,四肢功能在退化,这些国人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未必是想像中的美好吧。可惜小车已成为城市居民的基本出行工具,二十年前那个公共交通资源为主的出行方式回不来了,灰色代替了绿色。。
扯着扯着话题远了。也不带通过这种模式来扩充篇幅的。好想得到文字大伽的指点,在迷茫而不知所措中为我指明方向,点亮一盏灯,一盏照我继续下行的明灯。
故吾自入“简书”以来,常若言而言之无味,常若弃而弃之可惜者,皆因腹中空无一物、羡鱼而不结网所致。
羡其鱼,不若退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