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3天早晨时间,把《活下去的理由》这本书读完了。
说实话,这本书干货很少,全书3/4的篇幅都在描写作者患抑郁症和焦虑症时候的生活感受。
也许我过于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在读这些“感受”的时候尽量都跳着阅读。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感同身受”是根本不存在的,如同adolf huxley在perception of the doors里描写自己嗑药之后的幻觉。读完之后根本一个字都没记住,太过虚无缥缈,天马行空。上一段还在讲路边的野花变成如同食人花一样可怖又美丽,下一段就开始分析文艺复兴对室内乐的影响。
不过书中最后也给出了一些还算实用的tips,比如有讲到作者自己通过阅读格雷汉姆格林等作家的书、听beach boys的音乐、对生活小细节、小确幸、小美好的记录、女朋友始终如一的支持才从抑郁症中慢慢恢复过来。
近半年来,我阅读的书都在劝说人要学会“大爱”,学会爱人,像愚者一样,不问收获。因为“付出”本身就是“收获”。
也许我的境界还不够高,总觉得很难做到这些。
也许这就是庸人和修行者之间的区别吧,庸人总是过度在意“沉没成本”,一看“付出”没有回报就立刻退出。而修行者知道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不问前程,无视“时间”这个维度。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每天有意识、有觉知地爱人,也就意味着每天有意识、有觉知地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