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网络上又出现了众多用热血,奋斗等关键字标榜的高考视频,手贱点开,还硬生生的看完。之后,莫名的苦笑,说实话,作为一个过来人,看着一幕一幕以高考倒计时命名的青春,满是苦涩悲哀。
苦涩悲哀所在,高考真的那么重要吗?生病都打着点滴在上课的日子,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日子,埋头在一摞又一摞的白花花卷子里的日子,到底是为了什么?真的有意义吗?
高三时的我是一个不懂思考的人(其实想写没脑子的人,但觉得这样形容自己实在看不下去),看着同龄人都在努力学习,我就跟着学习,老师说要考一个好的大学,所以我就想拼命考一个好大学,爸妈说上了好大学就解放了,我就信了。总是愤填膺的激励自己,‘高考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忍忍也就过去了。’我们习惯于把大多数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当作是坚定不移的真理,害怕与大多人不同,鹤立鸡群仿佛是谬误的代表。
21岁的我长了点脑子,想胡言几句我对我所经历的教育的看法。资深愤青韩寒说:‘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中国人首先没有彻底弄明白,上学和学习教育和教材完全是两个概念,学习未必要在学校里学,而学校里往往不是学习。’
我们教育实则在一层又一层的为我们划分着社会等级。从简单的幼儿园说起,倚仗父母贫富差距社会地位,有了高级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的区别,开始了最为基础的划分;之后小学,尽管教育部尽力实行按片划分学校,均衡教学资源,但还是架不住知名小学附近天价一平米的学区房。小升初,依旧是学区房大战的一次战争,钱――依旧暗箱操作的最直接的砝码。让我去痛骂指责塞钱的人,我实在是不忍,毕竟我老爸老妈含辛茹苦,也是为了我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当然我至今还是衡量不清一个光明的未来和一个知名学校之间关系到底有多大?)让我去痛骂收钱的人,又觉得他们存在,也是先因有一群以爱为名的家长存在。无奈只好吐槽中国教育制度了。之后一系列的中考,高考更是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教育等级,极端优秀生是一个群体,他们被注定游走于食物链的顶尖,这是一群善于学习中国式套路的‘人才’;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然而这人总是觉得这样不够,偏偏要在这普通人中,再划出一个三六九等之后才算得意,就有了所谓的中上等,中等,中下等。最被社会堂而皇之同情可怜便下等阶层,被同情其实是一种莫大悲哀啊!毕竟人人都想做那个去同情别人的人。
教育就是在不断划分三六九等的社会等级,我们在潜意识里默默的接受,因为你在你所处的那个等级已经麻木,其实麻木也好,有些事想太明白,也不过是徒增伤悲。而我这个胡言乱语的人,在胡言之后,真的觉得悲哀,我就一俗人,赤裸裸对我所处的社会阶层不满,像所有人一样,我想做一个讲道理的人,同情别人的人,想抽离于这个因分数而划分等级社会环境。
我不是少数派,但少数派未必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