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开封游玩了两天时间,因为有老人孩子,只能在城里走走看看。昨天开封府和大宋武侠城,今天清明上河园。虽然三个景点都是人造的人文景观,却也让我长了见识。
1、开封府之包青天
历史上的开封府之所以闻名中外,多半和包青天有关。包青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在当时社会,真正为百姓做事的官员真的很少,包拯就是其中一个。
开封府有两块石碑,名叫“”开封府尹题名记碑”。记录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到宋徽宗崇宁四年,共计146年间历任的府尹名录,碑文共有183人次。
宋太宗、 宋真宗、 宋钦宗等三位皇帝和寇准、 欧阳修、 范仲淹、 苏轼、 司马光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 文学家、 思想家、 军事家在开封府任职。
开封府题名记碑现在被珍藏在开封博物馆,上面刻着183位开封知府的名字和任期。开封府的两块石碑是仿品。包公名字的位置是空白的深窝。
据说是因为包拯去世后,百姓特别怀念,便用手抚摸包拯的名字,再加上很多敬仰包拯的人也会有这样的动作,久而久之,包拯的名字就被磨光了。
原来,因为敬仰和怀念,一个人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会被抹去。这个人却被记在民族的光荣柱上,记在每一个向往公平和正义的人心里。这个人,便是千古流芳的包青天。
2、清明上河园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园是根据张择端的画作《清明上河图》修建的园林。《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园以宋文化为主题,园内景点围绕汴河次第展开。碧波荡漾,绿柳浓荫和楼台亭阁倒映水中。红灯笼和花阳伞点缀在游廊桥坊檐下。
和大多数人造景点差不多,清明上河园也少不了全国各地美食和当地的小吃名食。适逢假期,园内人来客往,热闹非凡。再现太平盛世之繁华。
清明上河园的表演相当丰富,共有二十多项。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专门观看了“大宋科举”、“勾栏瓦肆”和“东京保卫战”三项,其它表演是偶遇。
第一次听“”勾栏瓦肆”四个字是看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顾二郎出道前经济混迹于勾栏瓦肆,让人小瞧和不屑。勾栏瓦肆就是一个完全的贬义词。
但是到了剧终,秦小娘子发疯,怒烧顾侯家的祠堂,发出了“侯府就是吃人的魔窟,当娘子还不如勾栏瓦肆来得痛快”的感慨。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勾栏瓦肆?
今天看了勾栏瓦肆,不过就是民间技艺的表演场所,无关褒贬。皇家御用画家张择端能俯下身子,把目光聚焦在汴河两岸的寻常百姓家,实属不易。
史料中基本上没有张择端的记录。宋徽宗是《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位收藏家,简单介绍了张择端。我们才知道 张择端官任翰林。我想,大宋皇家的张翰林是到过勾栏瓦肆的。
因此,虽然史料没有张择端形象和仪表的记载,后人依然相信他高大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