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继续关于拖延症的话题吧。为了分享更科学的原因和方法,我今天还查阅了几篇相关的研究报告。
第一篇是心理方向的科普文。心理学家丹尼尔·古斯塔夫森在他发表于《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论文指出:
拖延和冲动在遗传上有关联,也可以理解为习惯拖延的人或许会比较容易冲动行事。因此,作者认为拖延和冲动与成功追求和权衡目标的能力有关。
对抗拖延除了可以借鉴他人提出的各式方案外,直面地了解拖延或许是更有效的方法。古斯塔夫森在论文中,有如下的总结:
了解拖延症或许有助于我们克服拖延症,以及战胜我们天性中容易分心和无法长期坚持目标的倾向。
我阅读的另一文章是脑科学方向的研究。
去年,西南大学冯廷勇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Cerebral Cortex》上发表的研究文章中,揭示了参与拖延行为的三个脑结构拓扑网络:自我控制网络、情绪调节网络和预期想象网络。
我概述下其中的影响:拖延行为常视为对即时享乐控制的失败,因此自我控制网络与拖延行为有着相关性;
由于预期完成或实际完成任务所产生负性情绪被认为是拖延的核心认知机制,故而情绪调节影响着拖延的形成;
由于对奖赏的正性预期或任务完成过程中负向情绪预期在拖延决策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预期想象网络也影响着拖延的形成。
其实,我还看了其他几篇有关的文章,但观点有些许偏差,且庞大的信息量我一时难以消化。
如果之后我有意向了解更多,再继续给予自己的整理分享吧。
对于拖延的成因有了大概了解后,我们可以自主地寻找适合的改善拖延的方法。
回忆记录下自己困扰的曾经拖延的事件,或者今日计划中却一直拖延的事项。
思考分析是什么阻碍了你的即刻行动或今日行动,将它们一一列出。
再对阻碍的诸多因素作进一步的自我提问,写下每一因素背后的心理状态,然后找出攻克或减少阻碍的方法。
或许写清楚了几件事之后,我们就能大概了解是哪些问题常常影响着我们的拖延,继而更有方向地找到缓解的办法。
在我的了解中,很多领域的研究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拖延,偶尔选择刻意性拖延也有助于我们在创作中发散思维,收获意外的效果。
所以,对于拖延的常态,我们也无须为此有过多的压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