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题目】说说北京企业之家
https://www.jianshu.com/p/f48fa3688d97
【我的收获】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一篇宣传文案,作为一个外行,我认为优点如下:
1.内在逻辑清晰。从“家”这个概念入手,让人很容易理解了“千企驻京办”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接下来顺势介绍了这个机构成立的背景和机构的作用;
2.文字表达有温度。“家”就是个有温度的词,后面对千企驻京办硬件软件的介绍,也处处体现为家人服务的温暖;
3.配图漂亮。这是组长的专业,没得说!
4.已经转发给一个在外地做企业的朋友,让他研究研究。
【原文题目】别睐成都
https://www.jianshu.com/p/ae611acf0e84
这篇文章跟之前的几篇不太一样呢,如果说之前的几篇冷静客观,那这一篇便是充满温情
文章结构清晰,先总说熟络与迷恋的成都,然后回忆第一次去成都,再写这一次去成都,最后用一系列图片代替语言,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展示作者眼中的成都性格。
情感的表达则简洁中透着深沉,26年前第一次来成都的一场“光盘行动”,26年后再次来成都的“突然想起”,让人怎能不感怀时光的匆匆呢!之所以有如此同感,可能是因为那一年我也大二,也是第一次去成都吧。
作为一个在内蒙古长大的四川人,我很爱成都,尽管在成都时我是个“蒙古人”。有一次一个听音乐的软件告诉我,我曾经在某一天把小雷子的《成都》反复听了52遍
【原文题目】“什么时候开始最好”,答案只有一个“Right Now!”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181bba54806
【我的收获】这是对拖延症患者很有用的一篇文章。重要的不是管理时间,而是如何确定目标,怎样立即行动。行动就可能出错,可能被批评甚至被嘲笑,但只有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成功。拖延的结果是一无所获。
立即行动!
行动再行动!
①“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真正能够管理的只有自己。
②你一定要了解,对你来说,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是最有生产力的。
【原文题目】十二万分的观看——融合创策12秒主题影像训练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2280a2b12a1
我的收获:
①工作和007是不用分开的。很羡慕你们这些有一技之长的战友,一边在工作中复盘迭代精进,一边给其他战友带来帮助,还顺便就把作业交了。
②摄影不只是“拍照”。每次出去玩都会拍很多照片,但这段时间由于要逼着自己整理游记才发现,太多的照片都是次品!摄影要认真学习,要刻意练习。
摘录金句:按下快门的决定不是用手而是由心,而专注拍摄时的巧妙源自于脑。
平遥摄影大展谢幕 尼尔·斯莱文彩色集体照再观看
https://www.jianshu.com/p/ae1f0b5536d4
读你的文章又了解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感谢!
知道了一位美国当代著名摄影大师尼尔·斯莱文(Neal Slavin),知道了还有专门拍摄集体照的艺术和展览。
《团队与秩序》这个题目确实容易引发思考,你说的那种“个人自由与集体至上的微妙关系”可能在看了他拍的照片后更有体会。
而尼尔的杀手锏也让人深思:布好灯光,架好摄影机,摆好角度然后让一切自然发生。“性格和关系会在这个时候悄悄地得以表达。”大师的方法往往是最自然最简单的。
感谢带给我们那么多照片,每一张都欣赏保存了。
《不淘宝不京东,到师大美院赶集》
https://www.jianshu.com/p/173ea6aaff1b
每次看你的文章都会了解一些新的事物,这次一样,第一次看到了还可以赶影像大集,很新鲜。
文章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活动报道,先说了电子影像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然后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可以让人们神行直面的影像大集,客观报道,又不失温度。
文章让我回忆起那些还用胶卷照相的日子。记得一卷大概能照32到36张,先把底板冲洗出来,再对着底板挑选照得满意的,最后再把满意的冲印放大……也干过那种高高兴兴照了一卷,结果取胶卷时一失手全部曝光的郁闷事~~
现在手机里动辄就拍下几百张照片,很少翻看,打包上传到百度云了事。倒是母亲留下的几大本影集经常在弟弟妹妹来时一起翻看,温暖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