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优势和特长,而当老板的,如果能充分认识到个体的差异和多样性,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就能让资源高效转化,你的团队才能活力四射。
我在上文中提到当老板用懂得分权,分权就必然涉及到用人的智慧。
菜鸟老板在用人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个万金油,像自己一样面面俱到。事实上,老板自己也做不到面面俱到。而在商业合作中,又幻想获得贵人提携,常常倾其所有去攀附一个“大哥”。
其实无论是你的员工、与你势均力敌的合作伙伴还是实力远胜于你的大佬,都是人,你要掌握的是用人的智慧。
用人的智慧,范蠡在《致富奇书》的第二十七篇“尽才”中做了诠释,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计然曰:“随才而授,不失。量力而行,少愆。”
根据个人的才能和特长来分配任务或给予机会,就不容易失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条件来行动,就能少犯错误。
范蠡按语:“客货投牙,资本讬伙,先察其为人,能干力练何如。宁可大才而小使,不可小才而大用。才不称事,必至丧败。力不任重,必至倾倒。家用价仆之徒,亦必因才器使,庶无废格不治之事也。”
与中间商合作或者将资本投给他人的时候,应该先考察对方的为人,评估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如何。
宁可让有大才能的人去完成较小的任务,也不能让才能不足的人去承担重要的职责。
才能与所从事的事情不匹配,必然导致事情失败;能力无法承担重任,必然会被困难压倒。
即便是家里雇佣的仆人,也要根据他们的特长、特点来安排工作,这样才不会有荒废搁置无法处理好的事情。
范蠡的这段描述,充分说明“用人”这个词,不仅仅局限于使用你雇佣的人,而是泛指一切能调动、调配的人。
他自身的经历,也足以诠释这一点。
越国战败后,范蠡建议勾践入吴为奴,以保存越国。在吴国期间,范蠡一直陪伴勾践,他的智谋和坚定的意志给予勾践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越王为人,城府极深、能屈能伸,因为越王有这样的品质,才能全力配合范蠡的计谋实施。
越王本意是让范蠡统领越国军政大权,但范蠡认为文种更擅长处理国内政务,建议越王让文种负责治理国家内政,包括发展生产、充实府库、推行教育等。
越王采纳了,文种也充分发挥了其在政治管理方面的才干,为越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范蠡在越国担任上将军,为越国培养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为后来越王称霸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
这些都符合范蠡提出的“因才器使”的“用人”思想。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说:“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唐朝时候,韩滉在管辖三吴一带军政事务时,有位老朋友的儿子来投奔他,但此人文采武功均无所长,无法为其安排职务。但在酒宴之中,韩滉发现此人自始至终正襟端坐,从不与旁人交谈。韩滉就派他随军看守库门。此人每天早晨进入帷帐,端坐到黄昏。从此官员士兵都不敢随便进出仓库了。
作为老板或者管理者,如果眼里只看到别人的缺点,那你就会觉得天下无可用之人。如果你善于观察别人的长处,你就能根据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做出合理的调配,发挥其长处,让资源高效运转,实现财富升值。
普通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甚至很多老板也一样。
所以要想当好老板,必须在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上要下功夫,去做刻意练习,这样才能做到“尽才”,尽自己之才,也尽他人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