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挫,吵闹不止,是因为缺少了这项能力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初听这句话时,有点惊愕,但细细品来,却不无道理。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之所以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关键在于千钧一发之时,他们可以掌控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用一种理性而又明朗的方法,让周边的人叹为观止。所以,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仅是伟人,更是智人。

我们每天都能在网上看到各种由情绪引发的新闻,有的人因为感动而选择传递善良,有的人因为沮丧而传递焦虑,有的人因为失控而做出了后悔终生的事情。

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管是正面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喜欢正面情绪,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积极地心理体验。但负面情绪是最能考验人心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想让孩子从小拥有良好的心理韧性,那他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如果不能管控自己的情绪,那迟早会酿成大祸。

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安妮,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心理韧性》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孩子才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倒的力量。


 

管理情绪的能力是孩子心理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教孩子认识情绪

想拥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就要从认识情绪和了解情绪开始,当孩子可以自省自己的情绪,并用语言来描述情绪时,他们就可以从情绪的支配中跳出来。

具体的我们这样做。 给孩子准备一份情绪图表,图表上面有各种脸部表情,当孩子有情绪反应时,让孩子在图上圈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比如担心、害怕、愤怒等。

孩子认清自己内心的情绪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跟他一起讨论当感到愤怒、悲伤、害怕时,孩子可以做什么,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应对策略。

可以以这样的格式进行列表: 当我感到愤怒时,我能(后面写上具体做的事情)

当我感到恐惧时,我能

当我感到焦虑时,我能

最好是把计划写在一张纸上,父母和孩子可以时不时地检查一下,是否有按计划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找到了可以替代的更好办法,那就把计划进行修改。

不同的孩子会有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也不必拘泥于这一种格式,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绘本、电影等来学习和调控情绪,这些方式的效果也很不错。

提升积极情绪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更倾向于关注消极事件,

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对自己的配偶挑三拣四,但是却对配偶对自己的照顾和关心熟视无睹;父母喜欢那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却看不到自家孩子身上的长处。

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这种负面偏好的话,就会很容易引起一个后果:那就是孩子为了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故意做坏事。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纠偏,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做的好事上面。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个练习,这就是著名的积极心理干预实验“三件好事”。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每天花费5-10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下,然后写出自认为的好事,这个行为至少要持续一周的时间。

一周之后,如果做不到每天写,那可以隔日再写,写这两天内发生的好事。一个月之后,可以每周写一次,写本周内的三件好事。

这个做法的本质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有一种承诺:每天都要写三件好事,写了几天后,你会发现自己写不出来了,然后,每天清晨,当你睁开双眼,你就会很用心地去发现:今天到底有什么好事。

甚至于你一整天都会用“发现”的双眼去寻找周边的好人好事。 长此以往,孩子和你就会有意无意地把注意力从负面的事情上,转移到积极地事情上。

当孩子习惯于此,他就会变成一个关注积极情绪,充满正能量的人。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会经历消极和积极的情绪,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对波动情绪的调节是每个孩子的人生必修课。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收获幸福又积极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