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与我关系十分要好的姑娘,猝不及防地失恋了。
询问到分手的原因,她哽咽着,神情有些恍惚,语气里带着难掩的失落:
“他说我们不合适。我问他哪里不合适,他不说。”
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就开始吧嗒吧嗒往下掉。
屋子里循环着忧伤的情歌,将这一份难过的心情渲染得愈发浓烈。
我看着心疼,但无能为力,一时没忍住,气愤地说:
“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就是没那么喜欢你吗?别拿不适合当借口!”。
安慰人的话,我一向说不好,越说越糟,剩下一声声叹息。
姑娘口中的这个男生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
她对他的出现,虽然说不上是一见如故或一见钟情,但却也是日久生情。
她曾经坚定地认为,对方就是他要等的那个人,想带他回家,想要嫁给他。
为了他,她甚至可以和家人闹翻,只为和他牵手走到最后。
只是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往往就是这么不随人愿。
两个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到了别离的路口,两条路,各自转身,便再没有了风花雪月,也不见了海誓山盟。
姑娘说:“我就是他的一个过客吧,可是我放不下他。”
她想要的他给不了,他想要的她达不到。
分开,是出于无奈,还是必然的结果?
都有吧。
好聚好散,只是道别的画面让人神伤。
其实,感情无非就是这样。
我们拿着追求爱和幸福的号码牌,仍然阻止不了一些人与我们不再联络。
很自然的,我们也总是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可能也错过一些美好。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分离,各个时间段,各种形式。
我们主动选择或者被动决定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地方告别。
不得不承认,对方从我们的生命之中消失,有时候是我们自己咎由自取。
同样,让一些人存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也是我们自己想要的结果。
然后,时光就这样一天天地度过。
直到有一天,时间已经久到连这一丝记忆的模糊了,稀释了,淡忘了。
于是,那些曾经令我们流泪的故人和往事,熬成了故事。
我们微笑着,将它们说出了口。
我们终于放下了,宛若新生。
一切都好了,所有的伤,全都治愈。
说到底,
没有离不开的别离,只有那颗放不下的心,令人耿耿于怀。
那些念念不忘的地方,住着回忆。
从小到现在,让我倾注了最多情感的小城,一共有三处:
家乡成长的城,大学四年的城和如今生活工作的城。
家乡的小县城,山清水秀。
它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保留着一拨最初的好友。
县城不大,以前没有公交车的时候,我们出门吃个饭见个朋友,走一走也就到了。
后来,开通了公交线路,车厢仅有大城市公交车的三分之二还差点儿。
站点不多,每一站的间隔也不远,自己一不小心就容易坐过站。
从起点站到终点站,一路上晃晃悠悠,一会儿就到了。
听过这样的打趣:“从这一站都可以看得见下一站的站牌”,略有夸张。
小县城的生活节奏,很慢,很温柔,很舒适,尤其是在夜里。
广场上大妈们在跳舞,小孩们在公园里玩闹,大人们在散步。
晚饭后,拉着父母到江滨路走一圈,再到超市逛一逛,拎着大包小包的瓜果蔬菜和零食,回了家。
由于家住的离小学和中学都非常近,上学时都是步行去学校。
盯着一摞摞书本作业,看着碧蓝色的天空,望着星光闪烁的夜空,寒窗苦读的岁月也就在不经意间过去了。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心里除了兴奋还是兴奋,恨不得立刻收拾行李出发,直奔N城。
可是当我真正离开家,只剩下寒暑假的时间能抽空回小城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它的依恋有多深厚,又有多少次在梦中出现。
在N城生活了四年,对它的抱怨和吐槽不断:
交通不便,空气污染,东西难吃,方言不懂,物价死贵,没啥看点……
紧张的宿舍关系,更加剧了我对这座城市的不满和厌恶。
曾经放出狠话:“这里没有任何值得我留恋和回忆的东西,一点儿都没有!”
曾经万分懊恼:“当初怎么就选择了这个破地方,填志愿的时候脑子不清醒。”
可事实却是,在我准备卖旧书,将书本放进编织袋的那一刻,自己已经舍不得离开了。
当宿舍清空,舍友相继离开,自己拖着行李箱往外走的时候。
当最后一次逛校园,坐上熟悉的公交车,准备踏上S城的时候。
自己才恍然明白了所有。
人,一定是要到了别离的那一刻,才会知道要珍惜,才会想起过往的好。
怎么可能会没有留恋的东西呢?
我笑自己太早口出狂言,打了脸。
打得好疼,好想哭,好想念你们,好想回到过去。
想再听一次昏昏欲睡的专业课,再到操场畅快淋漓地奔跑一次,再去熙熙攘攘的食堂吃一次,让阿姨多打一点饭,甚至想再被宿管查寝一次批斗一次。
明明有那么多放不下的东西,在冥冥之中牵绊着我。
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哪怕变成了一种执念,我们也都得离开,接受别离,放下那颗心,然后重新开始。
毕业后,来到S城生活工作已经一年半了。
不知道哪一天,我也会和这座城告别,或许不会。
无论如何,好好生活吧。
因为,
现在的每一天,都会成为将来回忆的起点。
相逢是首歌,别离也是。
教师节的时候,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都是对老师的祝福。
不过,说实话,出身师范专业的我,对教师节的感触并不深,毕竟没有入这行。
一路以来,也遇到过自己非常喜欢的老师,感动的画面也珍藏了许多。
如果要说哪一幕印象最深,那一定是高考前的最后一节政治课。
那天老师拿来了磁带,为全班同学播放了一首约定已久的歌曲——《相逢是首歌》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
老师领唱,我们和老师一起唱。
唱着唱着就笑了,唱着唱着又哭了。
我们拿着签字笔在校服上写下名字,在纪念册里留下祝福,在拥抱中说了再见。
男生们说:“以后别忘了咱们这帮兄弟!”
有泪不轻弹的小伙子,眼眶红红。
女生们说:“咱们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
话还没说完,就哭成了一团。
我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一别,大家或许再也聚不齐,今后也难以会面。
青春里的别离,泪水好像也变得灿烂,是那样澄净透明。
可是,这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走过的路。
我们不能回头,都得放下。
送别的站台,我们都哭了。
国庆假期回了一趟家。
每次回家,父母都会到火车站接我,这一次,也不例外。
列车修改了时间,原先是中午到站,变更成了半夜三更。
本来还想着和他们说:“大半夜的,你们就不用出来接我了,早点休息。”
收到的回应一定是:“怎么可能让你一个人夜里在路上走,我们也睡不着。”
不料,临走前台风来了,车次停运,车票作废。
几经折腾抢到了其他车次的票,再几经辗转才回到家。
总是很珍惜他们来接我、我送别他们的过程。
在这可贵的一接一送之中,一年一年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犹记得,五年前,那会儿我刚读大一,父亲特意趁着国庆从家里过来看我。
送别父亲的那一天,天气是什么样,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心情很复杂。
把父亲送上了火车,他隔着车窗玻璃,向我招手,嘴巴一张一合。
我听不见他在说什么,但我猜得出,他说:“回去吧,回去吧,回去吧。”
我就静静地站在原地,抱着小熊站在站台上,朝着父亲不停挥手。
临近发车时间,周围其他送行的人早就离开了,只剩下我一个。
工作人员看见我还迟迟不走,竟也没有过来驱赶,很谢谢他们。
忽然,父亲挥舞着的一只手停在了半空中,另外一只手在用力地揉着眼睛,脊背也有些弯曲。
我知道,父亲哭了。
我立刻把怀里抱着的小熊举了起来,挡着脸,不愿意让父亲看见我的表情。
与此同时,列车缓缓开动了。
我沿着站台追了几步,目送它离开,抱着小熊,回到学校。
后来,收到了父亲的短信,那时他在车站准备转车,回家没有直达列车:
“孩子,我在吃面,品尝着思念与被思念。”
这一次与父亲的别离,一直埋藏在我的心中,每每想起,都会鼻子泛酸。
这么多年过去了,偶尔会和父亲谈起当时的情景,他也会笑着说:
“臭丫头,谁让你跑这么大老远读书!”
是的,父亲放不下离家在外的我,我亦放不下远在他乡的父母。
国庆假期,转眼就没了,我又踏上了返程的列车。
父亲说:“上了车,我们就渐行渐远了。”
母亲说:“你不在,家里好安静,没生机。”
又想回家了,想他们。
有一些人,今生都见不到了。
与生离的不舍与难过相比,死别,则是更不敢轻易触碰的记忆。
总是会在微博上看见类似:
“有一个很疼你的奶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的谈论。
翻看网友们一条条温暖的留言,我是羡慕的,嫉妒的,心酸的。
并不是我奶奶待我不好,而是她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我甚至都不记得她的声音和摸样,只能在祭扫的时候看一眼她的黑白照片,笑容温和而慈祥。
后来的后来,爷爷和外公也相继因为生病而离开了我。
那几年,家里的欢声笑语不多,大家也都很默契地避开一些话题。
没有离不开的别离,人走了,情还在。
都说逝去的人会变成天上的星星,保护着生者。
哪怕大家都知道它没有科学依据,但仍然坚持相信。
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即便肉体消失了,精神也就永存。
也听说,如果走了的人,心中尚有未了之事,有放不下的人。
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托梦和其他无法解释的“灵异”的现象。
就像是人鬼情未了那般,外人听起来慎得慌。
但对于逝者的家人,爱人和朋友而言,哪怕是在梦里再见一次,都是奢望而来的馈赠。
离开的人,放不下活着的人。
活着的人,又如何放得下对方呢?
可念,却不可说的爱。
前阵子网上有一个视频特别火,内容是黄磊关于孩子恋爱的问题。
他表示:“恋爱就是恋爱,青春期懵懵懂懂情窦初开,我觉得是美好的。早恋这个词就很混蛋!!!”
在我们生活的圈子中,特别是中学之后,几乎每一个家长都像防贼一样,提防着自己家孩子早恋,毁了前程。
但是,正如黄磊所说的那样,青春期的时候,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出现,是会有可能碰撞出不一样的情愫。
这样一种纯粹,不为房子,不为车子,不为票子,不为你爸妈是谁的感情,可能是工作之后再也难以遇到的。
那时的你,是最单纯的你。
那时的他(她),也是最简单的他(她)。
路过他(她)的班级,偷偷看上几眼。放学借故和他(她)一起回家,考试的时候互相鼓励互相较劲。
这些确实是美好的,可能也是脆弱的。
中学那会儿,看过一部名叫《我的名字叫金三顺》的韩剧。
最喜欢剧中的插曲《离不开的别离》 ,至今手机里还存着,时常听听。
其中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
“没有忘记过,灿烂的笑容,我们美好的日子,已经抹去了。”
看过太多有人因为任性而分开,或者因为毕业而分开。
然后,这些人就变成了心底的回忆。
当你看着他牵着另外一个女生从你身边走过,当你看着她站在另外一个男生的身边,想想还是会心有余悸吧。
可你也知道,你们已经是可以暗暗想念,但不可说出口的爱。
故事的开头总是:“你好啊!”,故事的结尾却变成了“你还好吗?”。
可能连这一句问候都没有,因为自从那年一别,再未谋面。
或许,你们曾经有机会重来,可是你们也害怕旧情复燃逃不出重蹈覆辙的结局。
所以,那就这样吧,相见不如怀念。
放下了,看清了,也就看轻了。
旧时学校的初中部拆了,改成了全新的教学楼,充满着陌生感。
你看,一切都是在变的,包括那幢承载着我们的记忆的小楼。
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
“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一座城市,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所以我们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可是只能往前走。”
我们告别了过去的那个人,那段故事,那份牵挂,背上行囊。
最初,害怕一个人,担心会过得很难,担心会走不下去。
最后,才发觉,自己竟然也走了这么远。
如果你结婚了,请告诉我。
国庆节期间,好多人结婚了,认识的,不认识的。
不止一次地想过:
“以后自己结婚了,要不要告诉那个人?”
“以后那个人结婚了,自己会不会去参加?”
其实,是自己多虑了吧。
人家或许就不愿意告诉我这件事,更别说给我发请帖了。
毕竟砸场子,抢亲,前男友(女友)桌这种桥段,显然不合适。
可我还是想说:
“等你哪天结婚了,别忘了告诉我。”
“请帖还是给我一张吧,别刻意瞒着我。”
“让我知道,她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
“让我看看,你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以前刚刚分开的时候,彼此都咬牙切齿地说不会祝福对方。
喜欢听陈奕迅的《不如不见》 ,不喜欢《好久不见》 。
看见对方过得比自己好,不甘心。
看见对方过得比自己差,不忍心。
当初信誓旦旦的“非他不嫁”,如今看来也觉得参杂着年少轻狂的意味。
但仍然佩服那时的勇气,没有后悔说出口。
当年口口声声的“没有你我就不能活”,现在看来真是孩子气十足。
死不放手的样子,真的丑极了。
很偶然的,听说你和某某某在一起了,或者你和谁谁谁分开了。
原本以为自己会很激动,会很跳脚,会很难过,其实一点儿都不。
那种感觉,特别平静,带着一丝诡异。
毕竟时过境迁,自以为会铭记一辈子的记忆,早已经模糊不堪。
别离那会儿的画面是什么样?
我是哭了,还是释怀地笑了?
这些早就不再去想了。
放下了你,也放过了我自己,没有谁离不开谁。
心,重新属于自己。
情绪,从尖锐变成柔软。
终于,
我愿意对你说:
“恭喜,祝你幸福,祝你们幸福。”
我也想听你说:
“谢谢,也祝你幸福,祝你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