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喜欢读书,被当成爱好常挂嘴边。说的时候内心甚至有点为自己有这么个高雅的爱好而感到沾沾自喜,如果对方再追问一句“平时都看什么书呢?”,那我一般会回答历史。话到这里对方一般会以一句“那不错啊”而结束掉这个话题。如果还有肯继续的,一般就是探讨一下某个历史人物,而我会连回忆带想象的用那三寸不烂描述一个历史故事,让整个话题在对方稍显入迷的眼神中结束掉。
直到某天,跟一个前辈聊天,当听到我喜欢读书时,前辈不按常理出牌的问了一句:那有什么作品发表吗?在脑袋短暂的短路之后,我挤出两个字“没有”。这之后的聊天我无法再集中精神,满脑子放佛一个空白的穹顶,中心是两个大写的黑体字“没有”。
喜欢读书一定要有作品吗?我喜欢读书只是看着玩的呀;我喜欢看历史,也只是喜欢看里面的故事而已呀;为什么一定要有作品发表呢?我开始慢慢寻找答案。
随着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索,我的观点慢慢发生了改变,在又一个苦苦思索的深夜,突然一个电光火石般的闪现,我对自己的读书弊病看出了端倪!
一、我看了那么多书,却发现没记住多少!
我喜欢看历史,从春秋到明清,从通俗小说到史研专著,虽然数量不多,但只要感兴趣都会去看。有《大秦帝国》、《明朝那些事儿》这些大部头的精彩畅销书,也有《万历十五年》这种晦涩难懂的史学专著。但读完了发现啥事儿没有,印在脑海里的仅仅是一连串的历史人物和几个有意思的故事而已。
这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等等一概说不出来,别说以史为鉴了,连某个朝代的兴起、没落原因都总结不出来。
二、我看了那么多书,却发现没写出多少!
正如前辈问的“你有什么作品发表吗”,别说发表了,我根本作不出品来!
上网寻找别人家的作品,发现有简短的文字式的读书笔记,有制作精美的PPT式的读书笔记,还有逻辑性严谨的思维导图式的读书笔记,当然也还有分析全面,理论与实例并重的书评了。看着这些书评、读书笔记,说实话,我是懵逼的。
因为看完一本书之后脑子里记住的仅仅只是零零散散的片都而已,怎么都串不起来,如何做思维导图?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又如何写书评?因为这一切,写不出来也就理所当然了。
三、我看了那么多书,跟人一比,却根本不敢说多!
这里倒不是主张读书一定要多,但话说回来,既然标榜喜欢读书,那一年读个二三十本应该是起码的吧?这跟那些一年动不动上百本的人来说简直就不值一提嘛!
而我,我读书最多的一年,也没到三十本。
意识到这些,我叹了口气,随之而来的反倒是一种释然后的轻松!因没有作品而寻求答案,最终找到的答案却是输出作品。
从简单的读书笔记、书评,再到针对某个观点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再到综合的输出有思想深度的作品,这种金字塔式的积累成长,大概就是文字爱好者苦苦践行的朝圣之路吧。而在步步接近圣光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也在进行着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是在告诫我们,学习和思考要互相结合,才能学以致用。
读书读成现在这个样子,你还敢说你喜欢读书吗?
The End
我是阿西笑风生,
希望在码字的道路上,能与您携手同行,
如果您对我的文章感兴趣,还烦请您记得打赏、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