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时间的仪式......

除夕夜里,老规矩我还是陪母亲一起看2018年春节晚会,主持人说“一封又一封的贺年电报从不同国家发来......”老妈突然说了一句“电报局都没了,到哪儿发电报?太假了?”我突然一愣,可不是吗?老妈说的一点没错。

我上网一查“2017年,6月16日,北京电报大楼营业厅正式宣布停业。虽然电报业务还象征性地存在,但这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曾经6个小时,大城市之间最快的信息传递方式,一个字0.14元,今天的孩子无法相信他们的祖辈、父辈曾经这样传递紧急的信息,热烈的思念,突发的危情.......而今天,一切信息从发生到结束传播不过0.1 秒速......

曾经我在抵达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学发给母亲的电文仅四个字“已达,勿念。”一段长途旅程的跋涉与艰辛,其中的辛苦与思念,四个字万语千言.....电报教会了中国人惜字如金的表达信息与情感,见字如面,每一个字都传达着中国人情感的沉默与厚重。

在微信、脸书的时代谁还会发电报?关于电报的记忆停留在60、70、80年代,随着电话,手机,社交媒体的出现,电报早就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只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各大国家使馆、边关哨所在主持人口中发布的善意“谎言”中发来真真假假的电文。“电报”这个词汇如固定的仪式一般又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也许应该感谢春节联欢晚会上这个善意的谎言,让今天的大人可以有机会给今天的孩子讲一个通信发展史的故事,讲一段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罗曼史......关于电报的这个“谎言”就像是一个不去打破和剔除的仪式和这个形式感大于内容诉求的春节晚会一样留在我们的除夕夜里......

有的时候,也许我们的生活需要一种必要的仪式传递对于时间的敬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会来事”听到这个词,在我们家乡这里“会来事”就是指这个人机灵,懂得灵活变通处理问题,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开往春天的绿萝阅读 795评论 2 0
  • 路灯知道,她永远也收不到那张明信片。 但是,他依然要寄。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是回来的路上,尽管人行道上走过...
    娜厘阅读 208评论 1 1
  • Merge k sorted linked lists and return it as one sorted l...
    Zihowe阅读 222评论 0 0
  • 刚到一中实习,饭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前几顿都在班主任家里凑合了,今天中午去找老妹,饭得在外面解决。 没地方吃了,离开...
    徐一朵儿阅读 145评论 0 0
  • 化用一句老话而得 不练线路等骂 练习线路找骂 该来的迟早要来
    慕星读者OR独者阅读 18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