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课程,关于同理心和同情心的讨论,区分两者是那么的重要。也想起了下面这个视频短片。
第一次认真区分同理心和同情心是通过看这部视频短片,我知道了同情和同理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也听说了这样一种理念:最美丽的心就是同理心。在2018年11月份上Jori老师同理心工作坊时,又对同理心多了一些理解。老师给出了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同理心:
同理心意味着敞开自己,去接纳对方,跟对方全然处在那里,带着尊重在那里,如果有尊重的理解,即便不说一句话,也是在同理,不是给予同理心,而是我们在同理心里面,当我同理的时候,我的关注点在你身上,当我表达我在同理你,只是想告诉你,示意你,我是在这里的。——Jori老师 李夏翻译
同时也看一下视频短片关于同理心和同情人又给了怎样的说明?
在周三Jim&Jori老师的课程上,老师提到了关于同理倾听的三个要素和这个片子也有一些对应。这三个要素分别是:
第一:空间,或者理解为静默,给对方一份安全的空间,跟随对方的感受,给予对方想法、感受、评判、请求、期待、连接……一份允许。
第二:临在,对方可能讲了很多过去的,未来的故事,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对方的心上,知道他在讲述的这些都是他的想法。
第三:聚焦,聚焦在对方的心上,感受和情绪上,看看对方哪些是鲜活的,有时候对方会有很多话想说……关注那些鲜活的部分,比如对方的大脑是如此的灵活,这是对对方的一种观察。(翻译Kate)
当听到老师分享到第三条时,我就在感慨,我曾以为在倾听时,只要能关注到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就很好了,没想到,即使对方是个想要讲故事的人,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对方如此的鲜活,大脑运转之快。此时此刻,我对对方的故事将全然的放下评判,只是允许那里发生的一切。
我们再来看看视频中是如何描述“同情心”的:
就在课上,老师提到同理对方,并不是试图让对方在痛苦中好起来,很早以前我对这个说法是迟疑的。我觉得陪伴不让对方好起来的话,那意义是什么呢?
随着学习,我知道当我的倾听执着于意义,效果时,可能对方还需要给予我,来满足我的需要,比如我陪了她一会儿,她可能会为了让我有价值,说自己好多了。现在我提示自己,尽量去询问她此刻有什么新的感觉和想法吗?而不是问你现在好点没?
Jori还对此继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理对方时,帮助他们扎根在大地上,不是把他们拽到一个地方,而是陪伴他们跟随他们站在那个地方,要区分一点是:带着他走,还是陪着他走,安静下来去倾听他语言背后的生命力。(翻译Kate)
我们再来看看视频短片最后几句:
原来是“连接”,连接让一切变得有可能,连接让我们感知到扎根在大地上,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就是那么活生生的人,即使是糟糕的,疲惫的,沮丧的,悲哀的,连接让人可以重新抬眼看世界。
截止到这里我也定格在:这个世界最美丽的心就是同理心。
当Jori谈起这两者的区别时,她是这样说的:当一个人痛苦时,特别想要帮助他摆脱痛苦,是同情,而不是同理,人有同情是很自然的,和同理一样,这两种都是非常好的,只是今天我们关注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而同情更多的是倾听者的感受。(翻译Kate)
听到这里,我的心荡起了涟漪,老师的话让我重新站在二元对立以外的世界,看待作为人我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回想起来,过去我们也常常评价一个善良的人是那么富有同情心,那些同情心很强烈的人也给予了人们霸道的温柔和关怀。有时候对方过于同情我们,忙着背负起我们的重担,我猜这个背后也是对生命的爱。
在北京工作坊复盘时,大家也提到有时候我们无法把某一刻的感受完整的分隔开,哪些是同情,哪些是同理?
当我升起了区分的觉察,又能在同情和同理中看到哪个可以满足彼此当下的需要,大概是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意义吧,它试图让每个人看到选择,获得力量。
NVC鼓励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需要和策略、请求和命令、同理心和同情心,但他不是告诉我们哪个好,哪个坏,哪个对,哪个错。只是试图拉着我们去道德与不道德区分之外的那片田野上相遇,在那里产生真正的连接!
我想最美丽的心,不是同理心,也不是同情心,而是一颗真实的心吧,一颗鲜活的跳动的心。
是在连接中感受到的:
“苦难”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
“需要”散发的温暖的光芒。
求你给我静谧的心,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去改变我有能力改变的;也给我智能,去分辨两者之不同!--静谧的祈祷文——引自 克劳德,汤森德《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