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城市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内容,共 3600 字,阅读时间 12 分钟。
在#108—土规、城规与五年规划的关系章节中已经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这篇文章展开叙述:
一、城市规划的历史
1、城市的形成
关于城市的形成有诸多说法,且都有不无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两种说法就来自于“城”、“市”两个字本身。
城:来自于城市起源的防御说,认为古代城市的兴起是出于防御上的需要。在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或氏族首领、统治者居住地修筑墙垣城廓,形成要塞,以抵御和防止别的部落、氏族、国家的侵犯,保护居民的财富不受掠夺。比如北京城的城就是防御为目的优先。
市:来自于城市起源的社会分工和交易说,认为随着社会大分工逐渐形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不仅产生了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而且带来了产品剩余,创造了交换的前提。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随着金属工具制造和使用,引起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使固定居民点脱离了农业土地的束缚。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促使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出现,从而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并形成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简单说就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集市贸易,促使居民和商品交换活动的集中,从而出现了城市。
“某一民族的内部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2、解放前中国城市的规划
《周礼. 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所谓 “营国”,即是建城。通俗地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同时也提出了中国古代城市构成的十大基本要素:
1.道路系统(此为古代城市的骨架)
2.防御设施(例如城垣及壕沟)
3.宫殿区(包括宫室及官署)
4.祭祀坛庙区
5.宗教寺院区
6.园林区
7.仓库区
8.手工业区
9.商业区
10.居住区。
以上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都城设计制度。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其城市示意图见下图
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 ,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城市建设中延绵千年的里坊制逐渐废除。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其实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我国城市设计的主导思想如下:
- 中央集权思想影响下的“整齐划一”
-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等级森严”
- 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城市基本沿袭了这些思想并不断发展,从下图——长安城的城市示意图可见一斑。
3、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
阅读《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起源》(李浩著)一书,可知
新中国城市规划主要分为以下阶段,初创期(1949—1957 年)——动荡与停滞期(1958—1977 年)——恢复与发展期(1978—1989 年)——重建期(1990 年代)——转型期(2000 年代)。没个时期的国家中心任务与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政策体制、重要的规划事件和典型实例如下表:
二、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当地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布局,布置城市道路和交通运输系统,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具体内通。最终使城市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憩四大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简单说城市总体规划就是政府根据未来的发展,对未开发的区域做的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城乡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2008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出我国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如下图示:
三证一书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是城乡建设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在后续章节专门学习。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从《城乡规划法》可知,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内容如下:
- 规划期: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 审批: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中心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 编制: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 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确定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
3、布置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运输枢纽的位置。
4、大型公共建筑的规划与布点。
5、确定城市主要广场位置、交叉口形式、主次干道断面、主要控制点的坐标及标高。
6、提出给水、排水、防洪、电力、电讯、煤气、供热、公共交通等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制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7、综合协调人防、抗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8、旧城区的改造规划。
9、综合布置郊区居民点,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郊区绿化和风景区,以及大中城市有关卫星城镇的发展规划。
10、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和主要工程项目的确定,安排建设用地和建设步骤。
11、估算城市建设投资。 - 强制内容: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规划成果:总体规划中应附有图纸和相应文件如下(根据城市的不同规模、性质和特点,规划图纸可以适当合并或增减。图纸一般为1∶5000或1∶10000的比例尺。):
1、城市现状图。
2、城市用地评价图。
3、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图。
4、城市规划总图。
5、城市各项工程系统规划图。
6、城市建设规划图。
7、城市郊区规划图。
8、总体规划说明书(包括投资估算)。
- 各地的城市规划会在规划部门网站公示,可供查询。
个人感受:规划最难的不是编制,而是“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