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晚和同事吃饭,谈到了工作。她说这学期一下子从六年级到一年级教,都不适应,感觉孩子都听不懂她说的话,课堂还有教育的效果都很低效。
有时她课上,会不自觉用一些成语,可是孩子根本听不懂,她们不清楚到底什么意思,甚至胡乱使用。
而在批评犯错孩子的时候,讲的道理有点深奥,孩子也是听不懂,可以说一脸懵。
反思以后,她说主要出现呀语言表达。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孩子,年龄特点不一样,用的语言也不同。
一年级的孩子用的语言要儿童化一些,通俗易懂,可以用简单的故事折射出道理,这样他们可以理解,贴近他们的思维,也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生活中,我最常听到的话就是,“我没办法和TA沟通,我都已经重复了很多次,TA还是不能理解,能是我的错吗?”
我们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也反思下自己,语言是不是表达不对,造成了误会;或者自己的话语对对方来说,就是“鸡同鸭讲”,完全不同领域,不能理解。
换个方式沟通,让语言思维保持在一个频道,冰冻的关系就可以遇春回暖。
(二)
工作中,我常常会听到很多的抱怨,抱怨家长难沟通,学生难教育,工作难处理。
我的舍友,前年更分配来学校的时候,一走进宿舍,就对宿舍一通批评,批评宿舍的条件不好,没有热水器、洗衣机、空调,这些都要自己装,还嫌弃房子太老旧,为什么学校不翻修。
我默默地看着她抱怨完所有,心里想,跟一个挑剔的人一起,以后我的日子应该会常常听到她的抱怨。果然,她把这个风格延续到工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们在工作中都会碰到委屈,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调整自己的状态,来适应环境,尽量让不开心不积压在心里;也要懂得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得心应手的处理工作,也许你的抱怨一扫而空。
我们不喜欢和一个怨气冲天的人在一起,我们也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三)
我工作的前几年,同事们都很热心指导我,就如何管理班级的时候,她们给我的其中一条建议是:要严肃,让树立老师的微信,孩子的惧怕心理,可以方便我们的教育,效果也不错。
好学的我,将它学习透彻了,可以说生生把一个温柔的女子逼成了母老虎。
但随着自己工作经验的增加,发现树立威信这条越来越多时候都不管用。比如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常常用严厉的口气教育他们,这样导致有些孩子不说,而有些孩子脾气犟的,口气比你还冲。
我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是采用严肃处理还是怀柔政策,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来选择。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冷静,冷静,再冷静;然后安抚孩子的情绪,了解起因经过;最后再来教育引导。
不要抱怨孩子不听话,许是你的教育方法出现了失误。
我们都提倡不要抱怨,要么适应环境,要么改变环境,否则就闭上嘴巴。其实,适当的抱怨可以缓解压力,甚至你抱怨姿势正确,还能让自己的压力得到了安放,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