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极简主义的理念比较流行,经常看到公众号的推文,原本乱糟糟充满杂物的房间,通过整理收纳变得干净清爽,空无一物。也曾看到一则报道,一位日本小伙子,因为失恋的伤痛,无法自愈,走上了极简之路,将家里清理干净,两年的时间,原本的邋遢形象也一去不返,变得整洁自律,重获了生活的信心。那么极简的理念究竟是什么?怀着好奇的心情,我买了这本书。很喜欢这本书的副标题:“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似乎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极简,是一场发现之旅。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极简的理念,极简的错误认识以及极简带来的改变。第二部分,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如果想踏上极简之旅,应该如何践行。作者传达的信息比较丰富,下面简单概括分享一下:
极简的理念
一次意外的仓库清理,让作者接触到了极简这个理念。仓库清理的工作实在太繁重,让人不堪重负,更要命的是,生活了这么多年,居然堆积了这么多的物品,简直是一座人生垃圾场。如果我的生活只是拥有我需要用到的东西,那些清理工作也不会再来困扰我,我也不会为没有了空间,需要清理而感到焦虑不安。极简,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极简是放弃你拥有的物品,扔扔扔?还是将他们整理收纳重新归位视而不见?也许,在我们还没有确定是否要处理掉它们之前,先将它们打包收拾起来,在整理它们的时刻,这些物与我们的情感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有些让我们想起了曾经的自己,有些唤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我们看着它们,感受着自己的感情:我还需要它们吗?它们对现在的我还有意义吗?它对我的未来生活还有意义吗?也许,我们需要跟这些物好好的做告别,告别自己的过去,极简,是重新发现现在的自己。
在这个消费过度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买买买?是因为真的需要,还是因为快乐需要消费来填补。消费了以后,我们的幸福感提升了吗?是短暂的幸福,还是持久的?不同时代人有不同的消费方式,在物资匮乏的过去,我们的前辈拥有的物极少,那些物与他们产生深深的连接,带给他们满满的幸福,只是因为珍惜。在过度消费的时代,我们拥有的很多,未必珍惜的很多,有时候也混淆了拥有与幸福。极简,是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掌控自己的生活。
极简的践行
- 从简单处入手,刻意扩展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舍弃任何阻碍我们得到它的东西。既然我们80%的时间里只使用到20%拥有的东西,不如对他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再进行处理:
a. 需要保留的东西
b. 需要放在家里其他地方的东西
c. 需要处理掉的东西
- 处理极简之旅中最难的部分 -- 书,纸张,工具。对于拥有很多书,却没有翻过的朋友,都有共同的痛,舍不得。很可能没有机会再去看,但是直接丢弃又非常的可惜。也许这时候可以尝试的是:
a. 意识到书籍并不会定义你本人
b. 提醒自己,关于一本书的“记忆”与“这本书”并不是一回事儿
c. 把好书赠予别人,是一种爱的行动
d. 允许自己保留最珍爱的书籍
e. 阅读电子版而非印刷版
- 有时候我们并不确定这些物品我们需要还是不需要,也许我们可以让极简的实验来帮个忙:
实验1: 在多少天 (如一个月) 内,没有用过什么东西
实验2: 在没有做好与某个物品做好告别,先把它暂时搁置直到情感降低
实验3: 尝试从拥有的物品中拿走29件,在未来的时间里看是不是要用到它
- 将极简的活动融入日常,让杂物没有机会回到家中
- 每天清晨整理床铺
- 马上洗碗
- 填满回收容器和垃圾桶
- 大衣柜要留出些空间
- 保持所有台面干净整洁
- 立刻完成一两分钟可以搞定的事
- 看完的杂志或报纸,可以随手处理
- 无用的信件立刻放进垃圾桶
- 马上整理好衣服
- 每天晚上把所有物品放回原处
我的极简刚刚起航
我的极简生活才刚开始起航,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分享。那一天我将自己的房间的书桌,衣柜一并整理干净,顿时觉得心情舒畅很多,看着书桌表面,虽然空无一物,心里却没有太多的清冷感,反而是一份平静。
后来我开始清理我的CD,太多了,真是有点舍不得。有很多是多年前淘来的,那种淘CD的快乐,也只有淘过的人才能懂,因为很难找,所以很难得。但是我打算把它们都清理掉了,只留下几张对我比较重要的CD,我知道,我所怀念的并不是这些CD,而是那个年纪,我喜欢音乐的激情,想起那些片段,我都会觉得feeling alive。所以我把它们拍了下来,留作一个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