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电影,你怎么也剧透不来的?有啊,喏,看,它来了。
总是在发生后才感悟出来我们老师的这种做法是什么,我在学校是个小老师也是个学生,外教的授课方式就是:看书,看视频,写观后感。(我现在的语文课也是这样,谢谢王佩老师。)
像回忆录般的,错乱的笔记,就像我自己的保险箱,偶尔有那么几篇,只有自己能看懂,也是很幸福的。
听完那个女流浪者讲述的时候,我知道:我之前看到的世界不是我看到的世界,是别人让我看到的世界。
有些绕口了。也许纪录片会救赎这种感受吧。
我想说的是:他们好像真的在这个世界活过。作为一个不同于其他生命的个体,活过。
影片开头的两连问,我觉得既新奇,又觉得好有道理。
猛犸是群里神一样人,跟大妈一样。
东狸rainbow是个很善良的女孩子,她怕我错过猛犸的看法,赶紧分享给我了。
可我认为:
猛犸的看法
为什么大猩猩不骑着羚羊去看夕阳?
因为羚羊的脊椎骨比较脆弱
还有可能因为猩猩抓不住羚羊
还可能因为猩猩捉住羚羊就把它吃了
还可能因为猩猩和羚羊都生活在稀树草原地带,不会生活在美国的红土风蚀地上
不才,我的看法
我觉得那里面有隐喻的。
比如说:那个黑白电影里,他有提到骑马的人。
赫尔佐格没有评价骑马有什么好还是不好,但是,我认为:
从人们学会使用工具开始,人类就开始退化了。
(再次感谢rainbow,因为她我想起来我想说的,原来是这些啊)
关于那么多的为什么,我也有很多很多的为什么?
就跟我对日本人非要吃鲸鱼,中国人非要吃濒临灭绝的动物疑问一样,为什么呢?
为什么骑大象对大象根本不好,人们还要骑大象呢?
或许,人类消失不见后,外星人对地球探索发现:这里曾经住着一群加速地球毁灭的玩意儿。
电影里有许多,没有感叹却动人心魄的句子:因此学术界的愚蠢潮流是,宁肯让一种语言消亡也不保护它,没人去拥抱知晓最后一门语言的最后几个幸存者。
之前我看那一部《在世界的尽头》电影时,看到为了地球冒死保护环境的人。我评价他们说:“我知道有这么一句动人的话:这之后,我们所有在场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而这一部《在世界尽头相遇》,你看到的所有人都带着厚重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像是行走的故事书。
这里面你看不到作者歇斯底里的呐喊,也没有对生命苛责的鞭笞,有的只有平淡的语言和细节的刻画,也许就像他说的那样吧:
这让我想起了那样的场景。过年了,我回到家门口,家人招手喊:“回来啦,回家吃饭啦。”就像5,6岁时“你妈叫你回家吃饭”一样。成年后回忆起来,竟然内心无比震撼。
影片快接近结尾的时候,有这么一幕,作者问研究企鹅的学者。
可我转念一想,也许,就像影片里说的那样:
在文化层面上,对人类来说意味着冒险的终结。
可能对企鹅来说不是,它可能觉得这里它呆够了要去别的地方看看,它可能因为知识有限,不知道自己去冒险的地方意味着死亡。但,在冒险的路上升天何尝不是冒险者的最好归宿呢。
非得找出这上边的人有什么共同点的话,我觉得或许是这样的:关乎真正的自由和梦想的东西,都和金钱无关了。
影片的结束,在海豹和空灵的音乐里结束了。
可是,好奇如我,看完这个我去看了什么?你猜猜。
我去看《海尔兄弟》了,我20多年前看过的有企鹅的那一集。一直记得小时候心里很可怜那些企鹅,过了20多年还没能忘记。时至今日,看到这部纪录片,我又回去看《海尔兄弟》,第70级那里,去吧,看看吧,你会发现童年时自己执着的看法,或许是错的。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对酒当歌。
我是饕餮思文,一个在路上刨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