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越狭隘的人,越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越不宽容的人,越可能局限于自我,永远是一只绝无可能逃脱的井底之蛙,所以,当我对名著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总是不断告诉自己要反省,但经历的次数多了,不免愤怒,老子一把年纪,难道,白长了吗?你要求我们要宽容大度的时候,我们能问你灵活处理就没有是非对错了吗?我能要求不懂的你宽容思考颇多的我们吗?
名著的由头,可谓大矣,从小的时候起,就被教导要读名著,尤其,那些流传百年的,其权威,无可质疑。
最近的几本书,也是早就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是众口一词的名著,然而,看过之后,思索再三,依然不能说服自己这样的书可取之处大于其中的坏气味。但,理直气壮的同时,依然有不小的惴惴不安,说出来的目的,想知道别人对我的观点的看法,还是那句话:我不是顽固不化,我只是没用被说服!
最先无法认同的“名著”,是卢梭的《忏悔录》,接下来是凯文凯利的《失控》,现在,轮到了《堂吉诃德》……
我已经知道忏悔录只是一种写作题材,无论是卢梭还是奥古斯汀,这种写作题材,挂着忏悔的羊头,卖的却是献媚的狗肉。这无可厚非,就如同段子里说的:别嫌牛肉面没牛肉,难不成,你买个老婆饼,我还得给你搭个老婆不成?但这依然无法说服我,因为,卢梭在全书开头就明确无误的标榜: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要把最真实的自己暴露给你。
他自己的目标,他自己的叙述,他自己得出别人SB他正确,如果这种文字还能叫做准确的描画了一个各个方面都依然是楷模的人,我不能想象这世界上还需要虚伪二字做什么?当然,很多人都说抛开他自我感觉良好来看他对自己的真实描写,这本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作者还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我只能说,这种混乱,卢梭和卢梭式的人物才沾沾自喜,对于我,可能他在别的方面确实伟大,not this book!
喜马拉雅里又听一次《文学回忆录》,木心谈起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说,这样的荒唐,是会让有爱的人心生慈悲的,这话开拓了我的眼界,类似木心说不同个体身上同样的苦难的一次次重演也是佛教轮回一样。但依然改变不了我对很多人对堂吉诃德行为的赞赏,认为他无畏、坚持、热心肠。
我坚持认为的是,作者写的就是滑稽戏,悲悯者看出了慈悲是悲悯者的事,坚强者看到了初心不改只是坚强者自己的事,这,不是作者的事,悲悯者的慈悲尚且有逻辑上的联系,坚强者(也许,更多是坚强说教者)的坚强和热心肠,只是它自己内心需求的投射而已,跟书,没有太必然的关系。如同琼瑶小说里说的:那个时候,她正低落,就是换阿猫阿狗出现,她也会扑到他怀里去的,跟他是不是姐姐的男朋友没有必然关系的(哪本小说忘了,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吧,但这个情节留了下来,可能,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人可以这么随随便便的拥抱的)
把一些毫不相干的东西强加到这样的书上,第一是对他人阅读体验的暴力强奸,是对思想自由的围剿,至少,是一种贫乏:看不出自己的观点,只好假借些别人早预备好的结论来安慰自己,安慰自己没有错,坚持这就是唯一真理就原教旨了。对于《忏悔录》,可能是卢梭思想家的名头,却不知道,一个关于社会、关于制度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也可以是一个自恋自夸的人。难道,卢梭自己就没有任何一丁点可能是告诉你这个吗?我喜欢真实的有性情的人,不喜欢完美却也呆板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