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是什么?
我和你结婚,为什么?
我结婚又是为了什么?
傻傻地问自己很多遍了,也没什么具体的思路。不过,不具体完整,也值得把思考的碎片记录下来。
到了适婚年龄,我走在广州的每一个角落,上空都会盘旋一股“该找对象了”的社会气压,持续提醒着我。
情到浓时,顺流而下的会走到谈婚论嫁的路口处,没什么独立思维的话就直接走入婚姻这条长廊中,颇有赌博的味道。
到了和老公一起过日子啦,依然是盘古未开天辟地的混沌状态,处处碰壁,不自知。
从爸妈的相处中我看到女强男弱,共同奋斗努力赚钱,带着这认知看老公,发现我也天然地觉得夫妻相处我应该要能力强一些,挑大梁。
是共同赚钱,可总有一个想法桎梏着我,蔓延至老公,就是他赚钱能力比我差。就像我妈看我爸一样。
这样终于就成真了,老公失业。正好小姨安排我去银行工作,我和妈妈一致认为给我老公去(那时候是结婚前夕)。我妈的意思是这样为了我们夫妻共同体好,希望我老公好好对我。女婿好女儿才能好。
以这种“是我慷慨帮你,扶你才得到的稳定工作”的姿态一起生活。婆婆曾经说过:“你以为进去了他不用靠自己努力吗?他自己的功劳也少不了。”言外之意是感觉我嚣张了,她男家地位低了。婆婆感觉还挺敏锐,我确实是这样。
老公是沉默的自我疗愈型,话不多,我多翻折腾他,他也不会激烈反抗,可是也不就犯。我折腾不成,又反攻击自己,默默地哀悼自己的不幸,我的老公就是无法成为“别人家的老公”那么有能力。渐渐地夫妻之间形成疏离,大概就是这样。
我妈妈是那个年代的有钱人家的女儿,即使人前多么地无所谓和大方友善,面对亲密关系的时候那种傲气,千金小姐的气势无不侵蚀着和爸爸的感情。
不过,我最终认识到这是他们之间的事情,作为女儿,非常感谢他们以自己的婚姻作为我的“新娘修行教材”。虽然没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夫妻共同体的模样,却让我知道我不走父母的旧路。
婚姻中的修行就是从父母传承下来的模子里不断觉察,实现一次次的跳脱,再寻找自己去往何方。
现在理解的夫妻共同体,是互相成就。不是某一个人的牺牲自我,而是夫妻双方彼此施力,共同创造。共同体的建造总要有一个人首先去推动创造的齿轮,而这个人是我,我也愿意这样做。
齿轮的转动给我带来的体验是幸福的,幸福的意思不是全好全甜蜜的遇见,而是有喜有悲、有荆棘泥泞,有平原湖泊,起起落落的日子丰富了我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