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何种生物,都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不同个体的存在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界有不同的物种,物种由不同群体组成,群体又是不同个体的组合,不同的个体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不同的物种、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自然生态体系。
一个生物个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还会关系到物种的种群以至整个生态体系。对于生物个体的行为,我们要从生物及其存在体系发展的角度去看,将个体的生存活动与生态体系的存在状况联系起来。
描述一种生命的存在,通常是通过个体形态特征,一棵植物、一个动物、一个人等。所谓生物个体,就是由若干个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生物在个体水平上表现出能够进行新陈代谢,自我复制,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即表现出生长、发育、繁衍、衰老、死亡等一系列特征。
每个生命体都有它特有的存在形态,这种形态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当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它会与环境中其他存在结成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由生物自身的遗传属性和外界环境状况决定。一个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它与环境中的其他存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通过个体来进行生存的体验。
说到个体,我们会很自然想到个体的利己倾向或自私性。我们常说,人是自私的,其实,不只是人,自私在生物界是普遍现象。
生命的存在由每个生物个体的行为来具体体现,每个个体都有生息与繁衍的需要,并通过个体来感觉和感知这个世界。每个生物生来就有欲望,生物的行为受本能驱使,个体要为自己获取与生存和繁衍所需的资源,如果个体没有这些本能,也就没有了生命赖以存在的源动力。对于绝大多数生物,个体行为都具有利己的倾向,生物个体的行为都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只有这样它才能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
生存是生物与环境互动的过程,物种的进化是通过不同个体的生存体验来实现的。表面看,每个生物个体都试图满足自身需求,并且在利益面前具有排他性,然而,这样的行为却符合生物的生存法则。利己行为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由利己行为而形成不同个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在自然体系中,每个生物个体都努力适应环境并生存下去,实现后代的繁衍,这种努力不仅仅为其自身,同时也为了其种群。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个体的利己行为是为了整个种群的延续和发展。
在生物界中,那些低等生物,如微生物、植物、绝大多数昆虫和鱼类,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纯粹的个体行为,一种原始的生存本能。自然界中,动物们获取营养或食物、争取交配权这些行为完全以自我为主体,所有的行为是为了保证个体自身能在自然界中存在下去,并且取得传递遗传基因的机会。它们可能以群体的方式活动,但这种群体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在遭受自然灾害和天敌的侵害后种群的延续,每个个体都希望自己能获得生存资源,在遭遇劫难时自己能够逃脱,这种个体以自我为出发点的行为方式是生命存在的自然状态。
另一方面,生物的利己倾向也促成了不同个体间相互关系的形成。在行为上,每个生物个体都具有利己性,因为这种利己性的存在使得生物个体相互之间产生了竞争,一个个体的行为会对其他个体产生影响,也可以说生物的利己性是生物相互关系和作用存在的基础(包括在相同和不同的物种之间)。假如生物个体没有利己倾向,那么个体间的竞争就显得没有意义,但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生存状态。生物个体的利己性导致了竞争,竞争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是生物发展所必需的。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物种的进化遵循着适应优化的原则。在大自然中,一个个体要生存下来并非易事,基于生物本性,每个个体都力求能活下去,而能否生存取决于个体的生存状态,其遗传性状是否与环境相适应,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个体在与同类物种的竞争中是否有优势。所有的个体都有生存和繁衍的意愿,它们在生存过程中受到环境影响而产生遗传上的变化,并且通过竞争由自然进行选择,其中一部分个体生存下来,并获得繁衍后代的机会。
一个生物个体生存状态的好坏表现为其个体状态是否与环境状况相契合,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差异是由遗传和生长环境造成的。个体的差异为生物之间生存状态的对比提供了参照,这就是将不同的个体状态放在自然背景下进行对比和选择的过程。
在遗传和生长环境的影响下,不同的个体在身体构造、行为方式,以及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速度和灵敏度、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表现为生存能力的强弱,这就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可能。在自然界,同一类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正是由于有不同个体间差异的存在,自然选择才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存在着残酷的生存竞争,这种竞争是对不同生物个体的适应环境能力的选择,适者幸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在竞争过程中,不论何种动物,它们的行为是由动物的自我意识所决定的,那些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自然界的竞争看似很残酷,但却是物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各个物种群体中能够较好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这表面看是为了个体自己,实际却是为了种群的兴旺和延续,这是生物个体利己性之意义所在。
同时,生物所生存的环境也不是静态的,生物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即自然选择的基准也在改变,生物需要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进行身体结构和机能的调整。生命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趋势之中,由自然环境对不同的生存形态进行筛选,那些具有有效的、适合环境特征的生物个体被保留下来。通过适应和选择的过程,物种得以延续和发展。
由一般生物再到人类,人类的出现标志着生物的演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的智慧在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具有认识自然和自我的能力,而不像一般动物那样依赖速度、体格和力量。
人类的发展不能简单地用生物界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来解释,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发展模式。人类的发展主要通过不同个体的自我完善来实现,自然选择对人类的作用在不断减弱。
那么,对于个体的人,他的存在状态又是怎样的?
每个人都是带着生物性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个体在进行行为选择的时候,总是以自我的欲望为出发点。个体的人由特定的遗传、成长经历所组成,他具有独一无二的外在形态和内心世界。
从意识存在的角度看,意识是私有的,群体则是无意识的。每个人用自己的大脑来感知和描绘这个世界,人最在意自身的生存状态,自我的生存体验是最真切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我活着,我才能感知这个世界;我不存在,那么其他存在不可能建立在虚无之上。世界是客观的,但客观的世界需要有一种存在去感知它,如果没有这种感知,也就无所谓什么存在了。对于个人而言,只有生命存在才能有感知,而且这种感知是唯一的。思想、感情和感觉是“私有的”,意识不能转移,一个人的思维不能由其他人替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
个体的存在有一定的自由度,这种自由指人可以由自己来决定和选择行为,并且这些决定和选择影响着他的生存状态。每个人都有自信(也必须有自信),这样的自信是一个人进行思考和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活在世上,其意识总是以自我为出发点,我想怎样,我要如何行动,这些是人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对生活中各种感受的综合反应。如:我想赚钱,我要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或者,我不要受苦,我不想受到伤害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每个人自我体验为依据的。当人考虑问题和采取行动时,出发点首先是自己,离开了自己,个体特征消失,思维与行为就没有了依托。
作为一个人,首先是自我的生存体验,这种体验包括在追求欲求满足过程中的各种感受,然后人根据这些感受进行判断、选择和行动。个体的人是行为的直接执行者和体验者,人的自由、享乐、成功、忧伤、磨难、挫折这些都是个体感受。每个人都在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在进行努力,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形态在不同个体相互作用中产生并且存在,没有人的个性存在,没有个体间的矛盾冲突,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
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每个生命体都有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意愿,如果有危害人存在的因素,或对其存在和发展不利的东西,这个人出自本能就会拒绝或躲避,人在思维与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利己倾向是很正常的,利己性是生存之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竞争与合作,这些都因人的利己性的存在而存在。人的生存有各种需要,这些需要基于生物性的本能,其中包括生理和心理这两个方面,从人的本性出发,人总是试图去满足这些需要,这样,人利己的倾向就会表现出来。
在许多人眼里,利己不是一个那么好的字眼,因为现实生活中利己与利他之间往往存在冲突,利己难免不损害或伤害到其他人。其实,人只是厌恶他人的利己行为而已,这也是人自私性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对利己性做客观的分析,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利己源于生物性的欲求,欲是一个生命完善自己的内在动力。如果个体本能欲望受到压制,也就抑制了人类个体发展的源动力,同时社会发展也会受到抑制。现实生活中因利己而产生的冲突不可避免,而且这种冲突有其存在作用和价值。
当然,人不是孤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利益平衡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控制因利己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也有合作关系。所以,不同个体之间的利益需要调和,人在满足自身欲求的同时也要顾及他人。
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努力使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或者说要实现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上,有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需要显示出他(她)的某些个性品质,以自己个性的表现来区别于他人的存在,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人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生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存在的表现,每一个活在这个世上的人需要表现其特有的东西。当一个人来到世上,他就拥有了一次表现自己的宝贵机会,他应在思想和行为表现其独立性和自主性。
反过来看,抹杀个性对人类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所有的人有同样的思维和生活模式、同样的爱好和信仰,那么,人的存在不仅乏味而且人类也难以发展,人类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人生来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之间存在遗传的差异,表现在人智力、身体和性格上的不同,再加上所处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因此社会中有了不同的人。对于社会来说,社会是每个个体表现个性的场所,每个人依据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来生活,以自己的行动来体验生活,失去了个性的生命其存在的价值也大打了折扣。
人类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关系体系,不同个体的相互关联和作用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世上的人形形色色,每个人的存在背后都包涵了很多内容,从遗传到环境,影响人的因素异常复杂。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方面,人的差异产生于遗传,遗传差异表现在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对夫妻,他们生出的后代也总有不一样的地方,性别、智力、外貌、体力、个性、血型和基因也不一样。另一方面,人的差异表现在文化上,这种差异受人生长环境的影响,在人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家庭状况、受教育的程度、接触到的人,文化习俗和宗教等等都有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塑造不同的人。
人受遗传、成长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天赋、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个体对世界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存在不同。不同的人会以各自的角度和高度去理解人生,产生不一样的观点和结论,并有不同的行为取向。人与人之间互为环境,人类生存活动表现为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比较,一个人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正确与否,这需要在生存活动中进行检验。每个人按照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并以自己的生存方式活着,人将自己的生存状态与他人的进行对比从而做出判断,并且作为自己今后行为选择的依据。
人的行为是人在对可能的结果做过判断后采取的,这些行为符合人本性的需要,人认为有必要和应该这样做,至于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这和每个人的经验及判断力有关,正常人的行为都是对自我肯定的一种表现。总之,人的行为不可能超越自我意识,人的行为将自我与外界联系起来。
对于社会来说,它是不同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交集、碰撞的地方,在这里,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可能被接受,也有可能受到排斥,是否被接受要经过比较和现实的选择,尽管这种比较和选择过程可能是漫长的和反复的。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以自我为基点进行着自我实现的活动,不论是在财富、情爱、权位,还是在信仰和荣誉方面。人的生存活动是围绕着财富、情爱和权力这些基本的生存内容来展开的,通过这些活动每个个体进行生存体验,生存体验包括个体与环境、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体验都有生物学上的意义。
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来看,社会存在状况其实也就是每个个体存在状态和行为的集合,同时也是不同个体之间的一种契约形式,虽然单个个体的作用看上去有点微不足道,但人类的发展靠的是众多个体合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