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年轻的时候,比如学生时代那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初入社会自己到底能做什么,是否能在企业这座庞大的机器里当好一颗称职的螺丝钉,创造匹配的价值,同时也能养活自己。
后来,慢慢地,又开始疑惑自己是谁,现在的状态是不是最好的最适合的自己?我有没有能力,毋宁说,自己有没有勇气再往前走一点点?有一段时间,我常常陷入这种疑惑。
再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慢慢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然后,才是不断的修正自己。
这种变化,现在回过头来,我自己觉得是很大的,当然恐怕也只有我自己能明白这其中的曲线变化。
可能近两年经历的事情,读过的书籍,触碰过的思想,很有关系。
曲曲折折的道路,每一步,自己或轻盈跳脱,或踉踉跄跄走过,深一脚浅一脚,冷暖自知。我们不怕苦难,因为知道,终有一天苦难的日子如王家卫镜头下的凤梨罐头,保质期一过,便弃之如敝履。我们蹬掉这双攀登的敝履,站在大山之巅,欣赏日光云海,必然觉得所有来时种种不过是丰厚了生命本身,只是为了踮起你看见那更广阔的世界。
但,可怕的是,身处苦难,却安之若素,以战无不胜的阿Q精神来与这遥遥无期的苦难共舞,足之蹈之,像一个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
我一直不太明白,票圈的那些诸如“阅读训练营“之类的打卡意义何在。只因,我觉得阅读时一件很个人很享受的事情,不需要那么多的仪式感,也不需要一呼百应的轰轰烈烈。我喜欢自发,从心而为的事情,这样我们才会发现这件事本身的美感与乐趣,它绝不是一件痛苦的要靠外力的驱使去维系的事情。
如果你足够健康,于你之后的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你会发现,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稀缺资源,做你自己,只要是你自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好的阅读最大的意义在于:启迪你智慧明辨,开阔眼界。而不在于追求速成的阅读量,毕竟阅读需要时间,一旦碰到垃圾的书籍那就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就像本人码字,我绝不会为了点击量去关注琢磨诸如”教你如何20天内写出阅读量10万加的文章“又或者”怎样给文字取名比较抓眼球“等等,我坚持以我笔主我心,对于太过流行的东西,持谨慎的态度,好过随波逐流,摸不清方向。
只要是你自己,只要是你愿意,随时随地都能选择阅读。芒格曾说过一句让我无比有共鸣的话: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但凡在某一个场合,需要待上超过一个小时,我便会毫不犹豫的开始我的阅读之旅。
交流,有好的思想,也有让你大跌眼镜的思想。好的想法让你如沐春风,打开另外一个世界,清明澄澈,流连忘返;而顽固执拗的思想,仿若一张无形的巨网以铺天盖地之势朝你涌来,令人窒息,避之不及。更有甚者,这张牙舞爪的思想企图想要侵袭你,绑架你,继而吞噬你,你要不要妥协?你有没有机会逃脱?其实你想说:机器人都跟我来抢工作了,这憋屈的,我还不能有点自我了?
没有谁能规定哪一种生活模式就是最优化方案,人类毕竟不是机器人,可以采用大数据以及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算法事先储存然后批量复制,一劳永逸。但即使哪一天机器人也能通过算法拥有了人类的情绪、情感,在无穷无尽的充电放电中,它要怎么面对着突入其来的自我意识?那么,它跟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你,只要是你自己。在不算轻松的成长道路上,保有最珍贵的自我,才不会在人潮人海中,面对突然的跌倒,只能恍然失措的无力叹息哭泣,而是默然爬起,用自己的骄傲继续前行,无忧无惧,不怨不悔。
以此自勉:自由、洒脱、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