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只是名词的离婚二字变成了活跃的动词,甚至慢慢变成一股潮流,一种人云亦云的跟风,近些年来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这种现象在80后中尤为突出。
认识一个做记者的朋友,那时候他刚刚从第一次失败的婚姻阴影中走出来。他一直闭口不谈过去的不愉快,我们也没问,不到半年他又再婚了。
有一次我们四个人吃饭,他老婆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比他大将近十岁,简直能当他妈,之前是给他打扫卫生的家政。我们说到工作上的事,他老婆插不上话,只是在一旁默默的吃饭,偶尔给他夹菜。他说话停顿的空当把碗一推:“姐,帮我要份米饭”,然后接着和我们说话。
我心中充满大大的疑问,两个明显没有精神交流的人是如何走在一起的,就算朋友平时工作忙,需要人照料,但也没到生活无法自理的地步,怎么都感觉他找了一个私人保姆。
朋友一向固执,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没过多久,他又离婚了。
婚姻要有相爱为基础,只有彼此了解信任才能彼此成就,而有些人结婚多少带有一些盲目的味道,感觉对方不错,只为摆脱一时的孤寂和寻求温暖的结合,最后也只能以落寞收场。
在西方国家国家,他们对婚姻很慎重,没有深深爱上对方,没有考虑好要和对方过一生便不会轻易结婚,所以很多人到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而我们总是有些着急。
一个女孩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便给她安排相亲,最后选择了一个长得不怎么样但看着忠厚老实的对象结婚,婚后一年却发现对方出轨,两人很快就离婚了。
还有一个女孩也是和相亲对象结婚,其实刚开始她就不怎么喜欢这个男孩,家里父母一定要愿意,结果结婚不到两个月就离了。
离婚这事好像能传染,很多人都得了病,貌似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离婚的朋友,离婚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大惊小怪,也不会觉得丢人现眼,而是像分手一样简单。
一个朋友的哥哥在孩子三岁的时候离婚了,说是看对方不顺眼,时间长了没有了新鲜感。
离过两次婚的那个朋友就说了一句“不合适”,这个理由好像代表80后的普遍态度,好像不合适就能说明一切。现在说不合适,早干嘛去了?
社会逐渐开房,而80后也是开放到任性,说结就结,一不爽就离婚。80后的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几乎都是“王式教育”,家里的人都围绕着孩子转,所以导致独生子女们非常任性,做事情只顾自己的感受,婚后一旦觉得两个人不合适就会拍拍屁股走人,从来不想如何用心经营。
西方人特别注重家庭教育,对家庭比较重视,他们之间很善于表达爱和关怀,孩子从小就会觉得家是温暖的,他们从小就被灌输责任教育,比如把一个东西弄坏了,父母不会责罚孩子,会通过让他修剪草坪,给爸爸擦皮鞋等方式让孩子建立责任意识。
在日韩也有专门的培训学校,比如如何做一名好妻子,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等等,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却出现了断层,很多人觉得进入结婚的围城就可以一劳永逸。
我们向往婚姻,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是我们灵魂的避风港,是我们幸福的栖息地。如果视婚姻如儿戏,随随便便结婚,不用心经营,不负责任的态度最后只能是伤人伤己,毕竟没有人真正喜欢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