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感受:“读了不少书,许多书还非常认真的做了读书笔记,画了思维导图,写了文章总结,然并卵,这些书就像沉没在大海里的小船,没给生活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每当别人问我这本书怎么样的时候,我依然只会说,还不错,挺好,不怎么样。好在哪里,狗屎在什么地方,依旧说不出个一二三。读着别人写的书评,看着别人精彩纷呈的讨论,自己心中那口气,就在肚子里发酵膨胀,实在憋不住了,带着一股臭味儿排出去,然后肚子不涨了,胸中不闷了,继续读书,写笔记,进入下一个循环?”时间长了,这样的循环做久了,对什么读书改变命运之类的说法,就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直到我死磕完一本书之后,真正的明白了,要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行动!
特别申明:这不是一碗关于阅读速成法的鸡汤,只是我自己死磕《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过程记录。我的方法不够巧妙,不够快键,不够方便。如果你期望通过读一篇方法论就迅速收到成效,进而改变你的人生,请出门左转继续寻找这样的灵丹妙药;如果你想看看一个人怎样通过死磕获得读书方面的一点点收获和进步,不妨耐下心来,带着你的大脑,拿出纸和笔,一边读一边想想这个方法对你有没有什么用,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去做!
第一次阅读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1年前,当时在书上画了重点,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不能说自己读书不认真,不能说自己读书不用心,然而在这一年里,我唯一的收获就是知道了读一本书的第一步就是“略读”这本书。当我读其他书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告诉自己要先看看目录,了解下这本书大概是怎么样的构架。这种意识给我带来的收获并不明显,因为心中总是隐隐的焦急,很想赶快开始读书,赶快找到一个万能的方法,让自己一举成功。
所以,第二次读这本书,我给自己下了一个死命令——必须搞清楚到底怎么读一本书才能真正的理解这本书,当别人问起来的时候,能告诉别人,这本书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带着这个目的,开始了我的死磕之旅。这次读书总共用了18天时间,2272分钟,写了A4纸双面40页的笔记。
读书前的准备
1.准备一个专门的空白笔记本、黑、蓝、红三支不同颜色的笔、一本便利贴
因为我写的读书笔记比较凌乱,所以选择了没有任何线条的空白本,这样写起来会不受任何限制,偶尔画个小图也方便;
每页从外1/3处折叠,留出空白,笔记内容写在另外2/3的地方。原文摘抄,文章大纲,段落总结都用黑色笔;对某句话意义的理解,自己的感想用蓝色笔;留出1/3是红笔勾画自己觉得重点、难点、纠错以及未来对这个观点有新的看法的时候写字的地方。
便利贴主要是贴在书上的,有些字词的意思,有些联想,或者不方便带本子的时候,用便利贴写好,直接贴在书上,回头再来整理。
2.记录读书时长和页数
在笔记本的最前面空出2页记录下每次的读书时间和读的页数。这样做的目的有二:其一,让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视化,弄明白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到底用了多少时间精力,分别用在了什么地方,方便做分析;其二,通过这样的记录不断激励自己,当你看到自己每天的努力时,就会不断的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使自己更好的坚持下去。
3.“死磕到底”的决心
给自己规定每天读书2小时,不论内容多少,不论究竟多长时间读完整本书,总之,不读懂这本书决不罢休!
开始读书
1.简单的略读
用10分钟左右时间简单翻阅了下书的整体内容,主要是目录部分,然后画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大纲:
2.阅读第一篇
第一篇共有5章。我的阅读顺序是1-5-2-3-4。
第一篇对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读完第一篇的1.5.4章之后,我的阅读思维,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都在发生着不同以往的改变。正是这些改变逐步让我的这次阅读有了不同以往的收获。
第一章是关于全书的纲领性篇章。作者通过开篇对阅读的论述让我第一次清晰而坚定的确定了自己的阅读目标——通过主动阅读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进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最终达到通过阅读实现自我成长这个目标。
第五章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读书时要提的四个基本问题(P43)。这四个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线索,整本书的重点“分析阅读”就是在这个线索下一步步展开的。所以,在了解阅读的四个层次之前先弄清楚这四个问题非常重要。我要不嫌啰嗦的把这个四个问题重现在这里,因为这四个问题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怎样做读书笔记(P46)。除了我们常见的划线圈重点,作者建议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具体的方法我不在这里赘述,但想引用作者的一段话来说明他对这个做法的一些看法。
“有些人会保留书本前面几页的空白页以盖上印章,但是那不过表示了你在财务上对这本的所有权而已。而在书前的空白页记载你的思想,列出全书的整体架构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全书,这跟藏书印不同,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P47)。
怎样培养良好的阅习惯——照规则不断练习。作者提供的练习方法,我以为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他是这么说的:“为了要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P50)。关于“刻意练习”怎么进行请自行搜索。
第四章关于检视阅读,除了阅读方法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关于速读。
1.“所谓阅读的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P37)
2.“你可以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眼睛感觉得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P50)
第一点是一个理念,速读不是一味的快快快,而是在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至于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我的判断标准有三:当我第一次粗读文章的时候,一定会有些地方觉得有磕绊,那就画出来,第二次读的时候在这些地方慢下来;关于阐述作者论点的地方我会慢下来,因为要花时间去思考;关于总结性的段落也一定会慢下来,看看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第二点是具体的方法论。越是简单的方法,它可操作性越强。我只能说经过我自己的实践,这个方法真的很管用!
3.刻意练习
读完第一篇之后,我做了一件事情——刻意练习。
我把读书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作为每一章节的四个基本问题来进行练习。比如说我读完第五章之后就要开始回答这四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我首先列出了第五章的大纲,然后概括出本章的主要内容。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开始罗列作者的主要论点,分析他是怎么对这些论点进行论述的,这些论点是怎么组织在一起组织成一个章节的;第三个问题:分析完之后,作者说的有没有道理,或者有没有还能补充的地方就会清晰很多;第四个问题:重中之重!这一章跟我有什么关系?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阅读这一章,我的知识量增加了,认识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论,还这是本章对我的作用,那我对它有什么作用呢?我觉得我能给它的唯一作用就是通过实践去提供一种反馈,告诉作者他写的这些方法是否有效。于是,我就开始根据这一章提供的方法进行刻意练习,尝试在书的空白页做笔记,开始去回答读书的四个问题。通过这样的反馈练习,我可以告诉作者,他提供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这种刻意练习我一直保持到读完这本书。每一章读完之后,我都会问自己这四个问题,并且把答案写在纸上。同时,以后每一章里提到的读书规则,我都会在阅读下一章的时候有意识去使用。所以,后面每一章的阅读都要比前一章花上更多的时间。因为用在练习上的时间逐次递增。
以上是关于我阅读的过程和心里变化。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为有想要改变的心态,所以拿到一个方法后不管结果怎样,先去试试,在试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收获,这个收获又促使我继续去努力,不断的尝试。所以,再好的方法,也不如尝试做一次简单的行动!如果好的方法加上积极的行动,我相信阅读一定能够改变我的人生。
下篇会对我读完书之后的收获做一次总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能给你一点启发和收获,请动动手给我一个反馈,告诉我你已经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