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最后两个章节,作者教我们如何改变自己身边的环境,让它朝着有利于我们财务自由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鼓励我们拿出收入的10%用于捐赠,向宇宙发出『我要富足』的信号。
之前的我,生活在『煮青蛙的温水』中。作为一只井底之蛙,不知道别的青蛙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也不想知道,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过着我的小日子,总觉得哪里不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被命运之手带出了井底,发现别的青蛙生活得如此精彩和淋漓,才坚定了要改变的决心。
找到你的导师,追随;找到你的小伙伴,共同努力。作者的观点和昨天Amanda的分享不谋而合,她是通过自己三天行走77公里得到的感悟。(PS,我们似乎就需要做一些疯狂的事,才能收获得更多,才更有说服力)
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找导师并不难,却又不是那么容易。通过心晴的简书,我知道了定投方面的大咖银行镙丝钉,买了他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以及《躺着也赚钱的基金投资课》,坐地铁的时候都在学,实在是太通俗易懂了!而他介绍的这些宽指基金,红利基金……都是我的未知领域。学习新知识有种打鸡血的爽,而且我知道,很快我就能把它们投入到实践中来检验真伪。
之后,还打算学习民工君的《每周20分钟零基础学成长股》。Kindle里还躺着好几本关于理财的书,待我一本一本啃下来。
现在读书比之前功利了很多,我就是要通过学习理财达到15%的年化收益率,我就是要通过投资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哪怕现在我一无所有。
如今读书也更加踏实了。读书和写作相得益彰。一些从未意识到的想法竟自然而然地从键盘蹦到屏幕上,我都诧异自己竟然还有这样的想法。日更1000字,对我而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写着写着,就开始了和自己的对话,和作者的交流,把新知识和过去的经验联结了起来,理解得也更加深刻了。
以前,也买了好多本理财方面的书,但真的读不下去。成堆的专业术语,晦涩的文字都让我望而怯步,更不用说理论联系实际了。能在书单上打一个check,似乎就是最大的收获。
成功意味着获得你所爱的东西,而幸福意味着享受你获得的东西。
怪不得,习惯养成的目标达成之后,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奖励,记住那种因为努力付出从而得到收获的快感和幸福。
富有是神灵的财富委托行为,其持有者有义务倾其一生来造福社会。
作者鼓励我们付出收入的10%或者一部分,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财务自由,也可以马上开始。
这是一种对财富的自信,是一种证明,证明我们可以『富有责任感地处理金钱,可以妥善地运用金钱』,也意味着我们『期望财富』。
Guess what?我真的开始了每月的捐赠计划。朋友圈里太多的众筹,我只要悄无声息地捐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