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待了四天四夜,两天户外,两天市内,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几乎都在闲逛,越逛越喜欢,也很喜欢这种毫无目的漫步的感觉,未设终点,因此,无论遇见了什么都是惊喜。
花莲市区
本来从宿喜出发,单纯是想出去吃个花莲香扁食就回来午休的,结果莫名其妙地从中山路骑到了中正路,一路看见光复街、博爱街、自由街,都快到自由了,哪舍得回去,继续往前,一不小心就遇见了文化创意园区,太意外了,这不正是我感兴趣的嘛。
园区是以前的酒厂改造的,不大,却很有趣,至于有趣在哪里,不太说得出具体,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旧时代的带入感吧。
特别喜欢门前那棵大树,刚刚去的时候,有两个女生坐在树下聊天,都是长头发,风吹着就飘起来了,她俩仰着脸向着阳,仿佛说给太阳的悄悄话都被风卷走了。
那画面太自然,生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天地万物瞬间灵动起来,彼此有了某种默契交流,让人感动,不忍打扰。
绕过人群,往里边走,直接去了后院。看见这一排像鱼翅一样长在木屋两侧的独特造型,甚是费解,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却很喜欢。用手摸了又摸,假想它是一座飞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飞去别处了。自娱自乐,自言自语,对着房子,却似对着宠物,爱怜不已。
木屋两边的翅膀下都种满了虎皮兰,长得特别好。野生的就是不一样,随意立在地面上,任意生长,以至于形似海草,神似脱鞘之利剑。
这条路也很有意思,明明铺印的都是广告,却一点儿不让人反感,反而生出许多好感。或许,只是因为我喜欢一切延伸性的东西,所以才会留意到,甚至喜欢。若换作别人,很可能踩上去就过了,不太会低头看路面。
陈列馆里有台湾各部落的服饰折纸,简直太神奇了。一张张看似平淡无奇的纸片,居然在能人手下生出如此多花样来,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虽然颜色繁复,但是搭配毫无违和感,每一个族民的服饰都独一无二。最难得的是,飞扬的姿态带出了各族的灵魂感,而不仅仅是一套套单调的装扮而已。
许多听都没听说过的名字,因着人们对服饰的兴趣,也顺便通过注释作了了解,身在馆内,就连学习都变得那么自然。
各族中尤以阿美族人数最为众多,也最为人们所熟知,台湾很多演艺界名人都是阿美族。他们的服饰颜色鲜亮,自然吸引人,我就很喜欢帽子上的花花,小而精美,细节不可忽略。
后来又去一家手工皮具店,正巧老板在给一块画好的皮料上色,手指带了指套,沾上天然植物染料,仔细均匀地擦、晕、染,一次不能沾多,否则会堆在一起,只能量少次多地耐心进行,染开后的颜色极富层次感,并且还不止单一颜色,如此费时费心,难怪售价那么美丽。
(可惜,店内明示禁止拍照,必须尊重,只好上房顶拍了别的图配文。稍微留意上图就会发现,创造者多么别出心裁,玻璃酒瓶上端接近瓶口处开了个口,装上了拉链,拉开就像一张张开的嘴,只吃钱,名曰“唇钱罐”,是不是很有趣?)
园区保留了部分当年酒厂的装备,展出的部分多是地震后幸存下来的,样貌惨烈,故事悲情,就没拍照。不过,站在那些器具面前的时候,心情还是挺复杂的,多灾多难的族人呐。
一道斑驳红门面前站旧久了都会苦思良多,便去了别处。
花莲海边
告别创意园,骑车一路向前,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里,看见路牌上有个北滨公园,就朝那个方向飞奔过去。
路过东大门夜市,还没开,直接略过。
等看见了海,就想停下来看海,听海,脚步不再往前。心中响起阿妹的《听海》,一遍又一遍,随着海浪的节拍,暗自高低起伏。
海边很多巨石器,相对规则,有的整齐摆放,有的零乱各处,当时还不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心里直嘀咕,谁这么大力气搬这些东西来,碍事,害得我都下不去海,只能远远观望。
后来去到基隆,海边也有同样的巨石器,刚好又有当地人在,问了才知道,原来那是消波石,海浪打过来的时候,正好海水可以从那些巨石器的缝隙流走,而不至于直接拍烂海堤。否则,海浪冲击力那么大,常年累月对着海堤拍打,那不决堤才怪呢。
可是,为什么只有台湾有这个,内地的沿海却从来没见过放置这种消波石呢?
哎呀,内地沿海的洋流不一样嘛,海浪拍着拍着到了岸边的时候都已经没什么杀伤力了,哪像台湾,完全被太平洋包裹住,洋流不断产生巨大冲击力,不停拍过来诶。
那个人本来是在海边架了三脚架要拍惊涛骇浪的,结果被我这个好奇宝宝一问,干脆照片也不拍了,仔细讲解起周边环境来。
你要看风景哦,最好上那座基隆山,上面望下来,看什么都是美的,还是全景,什么基隆港、七星山、九份,尽收眼底。
只是天气不好,下雨路滑比较危险啦,还是不要上去啦,摔下来很麻烦的,受伤的话后边就没法玩啦。
哈哈哈,听台湾人说教的时候,居然一点都不会排斥,因为根本就很可爱的腔调,所以比较像严肃的事情轻松讲,很容易听进心里去。
好巧,他答疑解惑之后的第二天,正好是晴天,我就真的爬上基隆山去看风景了,冥冥之中,似乎一切早有安排。
更有趣的是,花莲第二天从太鲁阁回来的路上,我跟司机讲要去海边那个夜市,他告诉我,你不知道去的那个海是什么海吗?讲出来好凉凉的,估计你再也不敢去啦。
那片海是当地人送走往生者的地方,偶尔也会有人去那边追思,一般游客很少过去,我算是误打误撞的一个。
可是,完全没有害怕的意思,照样又去海边坐了一次,直到下雨才回。心中光明,不惧鬼神。
松园别馆
海边有条路,好奇不过,就骑上去了,过了座桥,远远看见松园的路牌,于是,干脆一路问了过去。
很多人外出比较依赖谷歌地图,我不会,我依赖人。如果什么都靠电子设备解决,固然便利许多,不过,因此失去了跟当地人接触的机会,也蛮可惜的。
人和人之间交集越多,才能越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文。当然,不是让你盲目信任陌生人啦。
所幸,我所遇见的花莲人,都是友善的人,都是这座城市如花般美丽的灵魂。
爬上坡,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只尊木雕。说是木雕,其实也不准确,反正就是碎木片拼凑出来的就对了。很友爱,也很匠心独具。
这匹马,厉害了哦,马蹄那个部位的脚踝都很逼真,有没有?最好玩的是那飘起来的马尾,真的会让人感受到有风吹过去,太细致了。
长颈鹿两口子或许是在吵架吧,其中一只脖子上的毛都炸了,深刻见识到了什么叫脸红脖子粗。
它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身后那颗松树,已经167岁了,而你看到的,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枝桠。人寿不如树命长,大抵就是这般景象,自然会教给你,动植物生命力的伟大。
三只小羊也很可爱,每一只的表情都有点儿不一样,脾气似乎也不一样呢。
熊的爪子很有感觉,好怕它活动起来,一脚踩死我,赶紧逃。
那天去的不凑巧,正馆逢每个月第二周的周二闭馆修正,没能进去看看,只是馆外转悠了一圈。留有遗憾也好,下次还有期待。
火得不得了炸弹葱油饼
当时本来是从中山路不小心走错,岔到了明心街,停下来看地图,琢磨着怎么回宿喜,偏偏有个热心人问我,是不是在地图上找葱油饼,不用找了,就在那边,赶紧去,不然再晚就卖光了。哈哈哈,歪打正着,得来完全不费功夫,顺势就去了。
哇,那个队伍排得呀,长又长,路边,路中间,全部是买饼的人。店家还要不断跑出来提醒大家,请站在白线以内,千万不要阻碍交通哦,而且太危险了,各位一定要注意安全。
先排号,后买单,这操作,让人有点不明所以。
我排到72号,一直等待的过程中,近距离目测了一下制作手法,似乎并没有太神奇的地方,究竟好吃在哪里嘛。
叫号叫到59号的时候,店家开始数饼了,数完之后突然宣布,94号以后的不用等了,卖完了!
懵,原来之前不收钱是限量销售!!!
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才拿到饼,等待期间一直后悔,为什么不多买几个???
身边不停有人过来企图买饼,都被店家告知,今日已售完,悻悻离开,看着他们的背影,我都觉得自己好幸运,竟然正巧排到号,而且有饼。
然而,千辛万苦拿到饼,下了口,后悔不止一点点,味道一般嘛,辛辛苦苦等了这么久的饼,完全配不上我的期待。懊丧,转身默默去买卤菜当晚餐。
不是所有的网红店都名副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广告产品都值得买单。聪明一点,跟着本地人吃,而不是跟着攻略吃,多么痛的领悟啊。
宿喜门前的花
国兴四街二巷,真的超级隐蔽,不太好找,还好每次都会找回去,也是蛮运气的。
才到花莲半天而已,县里都逛得差不多了,好开心。特别喜欢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用心慢慢了解,变得熟悉的感觉。
2018年6月12日之初见花莲